9月24日,苹果iPhone13系列新机正式开始发售,相比上一代产品iPhone12系列,iPhone13系列以“物美价廉”而受到了众多苹果粉丝的追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13香”。

iPhone13系列一经发布就霸榜各个平台的热搜榜,根据媒体报道,iPhone13开放预约18分钟内苹果官网通过某行信用卡下单的用户超过了10.3万人。甚至在首轮预约环节,苹果官网一度被用户挤爆,出现无法支付等情况。而苹果官网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是遥远的iPhone8系列开售的时候。除了性能的部分的提升,iPhone13这次获得如此关注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iPhone13降价了。iPhone 13 128GB起售价较iPhone12便宜了800元,而iPhone 13 Pro则便宜了500元,iPhone 13 Pro Max同样也便宜了300元。“新品初始定价低于上一代产品”,这一情况在iPhone的生命周期当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苹果的这次降价行为,让变化不大的iPhone13系列立即变的“香气十足”,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13香”。
iPhone13降价对国产手机来说是个契机
iPhone13的降价,我们看到了苹果对市场份额的渴望。同时,iPhone13的降价,也让众多国产手机深深的感受到了压力。虽然华为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被OPPO、vivo、小米等国内企业收割。但是并不代表苹果对这块市场没有野心,iPhone13的降价可以说是苹果将要收割国内手机高端市场的一个重要信号。
在iPhone13系列发布会后,荣耀手机终端CEO赵明就发微博表示:苹果是一个“强大而令人尊敬的对手”。虽然赵明没有明说,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仍旧嗅到了“压迫感”。

iPhone13的降价,对于国产手机来说压力确实很大,对于部分研发能力薄弱的厂商来说更是“降维打击”,因为原来高高在上、相安无事的“标杆”开始要来与他们抢市场。不过对于一些资金雄厚的头部企业,iPhone13的降价无疑也是一种动力。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放弃得之不易的高端市场继续拾人牙慧;要么就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甚至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去跟苹果、跟三星、跟其他厂商抢夺更多的高端市场,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获得长远的发展。而据我们了解,国内的几家头部企业都在不约而同的选择提高研发经费,增强自己的研发实力与竞争力。
降价让苹果跌落神坛
首先从产品层面来说,除了电影模式的加入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剩下的不管是120Hz高刷,还是A15芯片的使用,以及更好的待机能力,都在发布会前被业内人员曝光的差不多了,基本没有什么偏差。现如今的苹果不再神秘,不再超凡脱俗。尤其根据不少机构测试,A15处理器相比A14提升有限,在一些高功耗环境下两款处理器的表现更是基本持平,没有拉开代差。而“高刷新率”、“更强的待机”这两个所谓的“卖点”,其实更是iPhone手机之前的弱点,iPhone13在这方面所做的提升,不过是苹果在补足短板,在追赶国产手机。国产手机在这两方面的技术积累更加雄厚,账面数据更加的漂亮。例如以游戏为卖点的几个国产手机品牌已经将高刷新率做到了144Hz甚至165Hz。而在“待机”方面,国产手机更是大幅领先,早已经过了拼单块电池使用时长的阶段,目前已经进化到了“大容量电池”+“超级快充”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层次。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苹果技术实力雄厚,不屑于与国产手机竞争,故意让国产手机先跑,即使某些方面被国产手机超越了,iPhone13仍旧可以靠综合实力去取胜。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国内5G手机产销量都出现大幅度上涨,1至8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1.68亿部,同比增长80%。IDC数据显示近五个季度以来,国内高端手机市场(单价600美元以上)安卓阵营持续涨价。而相对应的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出货量达到790万台,占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10%,同比增长仅仅2%。
结合市场情况来看,苹果的这次降价,让我们嗅到了不同的气息:苹果也许并没有那么强大。在国产手机“以技术要利润”的年代,苹果公司却反其道而行,选择了“以价格换市场”,难道苹果真的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