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与华为合作启动建设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建设启动会暨“智慧河工”项目发布仪式举行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2020-06-05 17:27:56

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给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数据已成为高校的核心资源。高校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教育,提升发展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6月5日上午,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北辰校区机材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智慧校园建设启动会暨“智慧河工”项目发布仪式。河北工业大学正式启动智慧校园三年规划建设,携手华为面向社会发布“智慧河工”解决方案。河北工业大学与华为探索校企联合的新模式,提升产学研深入合作,建立与国家体系现代化契合的高校治理体系,推动河北工业大学向“智慧大学”迈进,实现“智慧教育”,打造高校“智慧校园”示范样板。

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春生,河北省工信厅总工程师纪永健、河北省委网信办处长魏万江,天津市教委网信处一级调研员左卫,天津市委网信办信息化处副处长王岩,河北工业大学校党委书记李强,河北工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韩旭、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强华,华为天津总经理许超,华为中国政企教育业务部总经理曾伟经,华为天津政企业务部总经理江文淼,华为中国政企行业解决方案部长徐建峰,以及河北工业大学师生代表出席。发布仪式由韩旭校长主持。

河北工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启动会现场

2019年6月5日,河北工业大学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一年来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创新应用沙龙、开展智能创新训练营、签订智慧供暖合作协议、成立河北工大—华为ICT学院、联合申报国家级金课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认证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合作。

此次通过与华为合作建设智慧校园,河北工业大学将提升校园治理效能和师生服务满意度,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速建设国际一流学科这一目标实现。

河北工业大学校党委书记李强代表河北工业大学致欢迎辞。他指出,河北工业大学与华为顺应时代疾驰,把握发展大势,“智慧河工”项目应运而生,“智慧河工”必将带动更多的智慧和能量,赋予学校治理以新内涵、新动力,推动学校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强华希望开展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成果转化推广,最终与河北工业大学建成具有鲜明工学并举特色的全国高水平智慧大学,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构建校园生态体系、提升成果转化能力,与华为一同向全国的高校、园区、城市进行推广,将此建成双方共赢的合作典范。

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春生代表河北省教育厅,对河北工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启动暨“智慧河工”项目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教育的信息化引人关注。此次华为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的合作,是信息科技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现实举措,是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智慧化的有益探索,预祝河北工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早结硕果。

韩旭总结说,河北工业大学将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携手华为,以“智慧河工”项目建设为契机,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务实合作,引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方向,智慧与科技赋能百年学府,共同推进信息化产业发展和智慧校园建设,在奔涌向前的时代巨潮中厚积薄发,续写新的荣耀与辉煌。

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与技术服务中心原主任、正高级工程师牛存良回顾河北工业大学与华为合作历程。华为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总工彭衷鸿总结了“智慧河工”规划方案。

李强宣布战略合作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十位嘉宾共同点亮“智慧河工”蓝图,“智慧河工”项目正式发布。

河北工业大学“智慧河工”项目发布仪式

根据建设规划,到2022年,河北工业大学将初步建成智慧化校园支撑体系和具有工大特色的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和主要应用:治理现代化体系基本形成,治理能力和效能明显提高,以数据为核心、以智慧运维中心为抓手、以平台为使能的数据驱动业务和流程变革成效显现,以数据为依据的科学决策体系和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业务活动、业务流程全面数字化转型,数据全共享、系统场景化集成、业务全在线办理,建设形成一流人才培养智慧教学环境,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智能感知的全联接网络建成,平台+生态建设成效显现,学校的校园网、互联网、物联网、5G融合专网全覆盖、全融合,人、车、物智能感知全联接,智慧校园持续快速发展的生态建成。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