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IT浪潮 > 滚动新闻 正文
关键词:

中芯国际牵手华虹NEC妙棋?险棋?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9-18 18:21

  本报记者任爱青

  编者按:一度显得沉寂的IC制造业界,最近又热闹起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消息:一是,中芯国际与华虹NEC的联姻;二是,华润集团收购海力士意法在无锡的8英寸生产线。对于这些事件,当事各方都没有正式的消息披露。本报记者将根据业界专家的观点,以及记者的观察,对此做一些分析,其目的并不在于新闻炒作,而是为了国内IC制造业的更加良性、顺利、快速发展。

  一向被业界格外关注的中芯国际(SMIC)近来再度成为舆论的焦点,各种传言、消息不绝于耳。其中,关于中芯国际与华虹NEC整合的消息,最受关注。

  传言,孰真孰假

  记者归纳了一下,关于中芯国际,最近大致主要有三类消息:一是,台积电与中芯国际的恩怨纠葛;二是,张汝京将被取代;三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欲入股中芯国际,并促成华虹NEC与中芯国际的整合。

  对这三类消息逐一加以分析,第一和第二类消息大可不必过多理会。从台积电与中芯国际的关系看,他们始终会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再加上那些既成的历史原因和渊源,促使他们之间会在不同的场合激烈竞争,结果大概也会各有胜负,笔者在此倒想提醒一句:集成电路行业赚钱不容易,大家不要把辛苦赚来的钱花在打官司上;而对张汝京将被取代一说,更是不着边际的想象和推测,对此,不但有正式的辟谣,而且,中芯国际与张汝京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中芯国际就没有张汝京,没有张汝京就没有中芯国际,就像柳传志之于联想,任正非之于华为。

  倒是第三类消息不可也不容忽视,无论对当事各方还是对整个产业,都将影响深远。虽然各方对此都没有正式的表态和公开的消息,但常言道,无风不起浪,多数专家也认为,这种事情应该事出有因,只是对这一事件的具体进展和最终结果还无法准确判断和推测。

  同时,这些专家也都首先表态,这是一件好事。IC代工业的竞争是实力和规模的竞争,大者恒大,强者恒强,而国内的代工企业规模都很小,即使是扩张速度很快的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和联电比,规模也只有他们的1/6和1/3,因此不管谁与谁整合,只要运作得好,对产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而这一整合,对中芯国际来讲,可以称为是一步妙棋。

  扩张,势在必行

  中芯国际经过六七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建立、启动,到后来的持续快速扩张,一直处在一个爬坡的过程,现在终于走上了一个大台阶,但要达到新的境界,再攀登新的台阶,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对手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如果只靠平稳成长、自然发展,或者说消极地守住现有的摊子,恐怕很难有大的突破。

  芯片产业发展规律无法违背:芯片厂必须在行业景气时迅速扩大产能、积蓄能量,在低潮时扩建新厂,在高潮时进一步扩大规模。今年以来,围绕中芯国际的资本合作传闻一直不断,中芯国际曾试图引入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但由于私募资金强烈的趋利特点,也因董事会意见不一,致使这一计划最终搁置。因此,如果真能顺利促成与华虹NEC的合并,对中芯国际的发展而言,不失为一条捷径,一着妙棋,这也将使中芯国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这一合并对中芯国际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快速的产能扩大和规模扩张--华虹NEC2006年的产值大约是3.6亿美元,约为中芯国际当年产值的1/4。

  从资金来看,一是,中芯国际目前并不特别缺乏资金,二是,中芯国际在银行的信誉不错,并且不断有银行和投资者愿意投入,因此,资金不是整合的主要目的。而从技术和人才来看,中芯国际有一个八百人左右的研发团队,每年花在研发上的费用一直保持在销售额的6%到8%,并且在不断增加,去年申请了约500件专利,今年申请知识产权的数量将达到七八百件。中芯国际(北京)的产能已全部转至90纳米,65纳米的工艺已经走通,据一些客户的说法,正在尝试接一些订单,45纳米也在做前期研发,并有望得到国家“十一五”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和成套工艺重大专项的支持;此外,中芯国际正在与国外的技术伙伴共同研发,在一些先进的技术上合作,因此,技术也不是整合的目的。

  有分析师估计,今年第四季度SMIC的总产量可达到53.8万片。而华虹NEC也透露,年底前希望将月产量提高到8万片。所以,如果达成协议,SMIC的月生产能力将提高40%,只要成本能够控制得好,中芯国际就会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芯片产业领头羊。

  另外,这一整合,也符合中芯国际实现本土化的初衷。现在中芯国际除了市场还主要依赖国际市场之外,公司团队80%员工都出自本土,知识产权也都在国内注册,资金也有1/3源于国内,如果真能成功整合华虹NEC这么一个几乎完全本土化的公司,那将使中芯国际本土化的份量更重,色彩更浓。

  对此整合,不但业内专家和分析师给予积极评价,资本市场也有良好的回应,据报道,受此消息影响,当日SMIC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收盘时上涨了4.4%。

  整合,利在共赢

  显而易见,这样的整合,对中芯国际而言,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对目前华虹NEC而言,也不失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华虹NEC作为国内第二大IC制造商,其作用不可小觑。有专家评价,华虹NEC是中国IC产业的一面旗帜,如果没有华虹NEC国内第一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中芯国际、和舰科技等。然而华虹NEC的发展并不顺利,先是成立之初就遭逢市场低迷,一直承受亏损的压力,之后,又是香港、纽约等地上市未果。但经过百般努力,尤其受益于二代身份证的项目,华虹NEC总算走上良性循环,并自2005年度开始赢利。

  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华虹NEC又计划建设12英寸生产线,而上市融资的路一直未走通,华虹NEC在销售收入只有二十几亿元的情况下,不得不改建8英寸线。但作为要将代工进行到底的华虹NEC,不可能对12英寸永远敬而远之,这就需要资金;而且从其下一步的发展来说,做完二代证项目后,拿什么来填补这个大批量订单的空白,再从技术层面而言,从0.18微米向0.13微米以至更先进技术的升级,都将是公司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华虹NEC一些董事会成员开始倾向于与同行合并,在资金、市场和技术方面能够借力。

  而对中国电子信息集团(CEC)而言,入股中芯国际,不但能不费太多周折,就将中芯国际100多亿元的收入计入合并报表,又能解决旗下华虹NEC的未来发展问题,为华虹NEC开辟新的道路,能把企业的规模迅速做大,还符合国家对央企的要求,何乐而不为?

  风险,尽量规避

  由此看来,整合是一件好事,也是一步妙棋,但有关专家同时指出,这同时也是一步险棋,有许多风险无法回避。首先,从中芯国际来说,自身发展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一是,公司如何在扩张和赢利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尽快改变股价长期低迷的局面;二是,如何广泛网罗并留住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如何调和国内外不同的管理理念,形成公司独有的企业文化,使中芯国际真正成为一个无论从实力还是形象品牌都很有竞争力的内在和外在都很优秀的公司,进而跃上新台阶,步入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

  另外,对于这次整合的形式,各方愿意付出的价码,新公司的运营模式等,各方要达成共识,还需要艰苦的漫长的磨合过程。还有,双方文化背景毕竟有差异,要实现相融相通,也需要时间和方法。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怀着美好的期待,希望能顺利推进,为产业,也为企业。

编辑 赵海涛 每周电脑报
[进入IT论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