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IT浪潮 > 滚动新闻 正文
关键词:

《生命世界》:科学运动,远离痴呆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8-29 20:01

  □撰文 陈雯

  痴呆是由各种原因造成人的智能全面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因其带来的巨大社会负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发达国家,痴呆是继心脏病、癌症、中风后的第4位死因。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老龄化,老年期痴呆发病率逐年增高,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已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卫生和社会问题。老年期痴呆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包括了几种不同原因所致的痴呆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老年性痴呆;其次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

  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因1907年由德国的神经病学家兼神经病理学家阿洛伊思?阿尔茨海默所报道而得名。目前,全球估计有1500万人患此病,并且这个数目还在上升。该病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严重损害病人的健康与生命质量,也给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概括地说,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目前具体致病因素尚无定论。老年性痴呆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病人最早表现为短期记忆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认知能力、情绪和个性产生明显变化。主要症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记忆障碍,以记住新知识能力受损和回忆远期知识困难为特点;认知障碍,患者判断力差、概括能力丧失,解决问题能力、个人之间交往技能及逻辑推理能力都进行性受损;语言障碍,由初期的找词困难逐渐发展为对言语不能理解,不能准确的交谈,最后处于缄默无语状态。此外还可出现视空间技能障碍及失认症状,可以表现为不能临摹图形,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如在家中找不到自己的卧室等等。40%的患者可出现抑郁症状,常因失去对人生价值、伦理道德准则的正确认识而发生异常的越轨行为。老年性痴呆患者病程一般为十年左右,疾病后期,患者自理能力越来越差,长期记忆力丧失,精神错乱时有发生,最终对整个身体机能失去控制,不得不在病床或轮椅上度过余生,常因身体机能衰竭,以及因痴呆导致的意外灾害或并发症(褥疮、肺炎等)死亡。

  对于老年性痴呆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的干预措施主要是争取早期确诊,

  然后采取多种手段以期延缓疾病的进展。临床上除了根据患者症状做出诊断外,还有许多量表可用于评价老年性痴呆的痴呆程度。影像学方面,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老年性痴呆,它不仅可以较为明确地显示出微小的梗死灶,帮助排除血管性因素,还可以用于监测老年性痴呆后期的脑萎缩程度(图1,2)。另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检查技术,它可以通过检测组织细胞代谢情况来评定该组织功能状态,与普通CT、核磁检查相比,具有早期、敏感的优点。对于老年性痴呆患者,PET脑显像主要表现为大脑皮质代谢减低(图3,4)。

  有学者指出,对于老年性痴呆最好的治疗是力争预防本病的发生。但是要做到这点,也有很大困难,因为首先该病病因不明确,其次其发病机理复杂。几年来,老年性痴呆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的干预手段一直是学者们不断探寻的热点。近年来多项病例对照研究已发现了众多可能与老年性痴呆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体育运动被普遍认为与痴呆的发病及临床情况有一定联系。

  2004年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结果称,每周走路6小时以上或者做等量运动的老年妇女,患认知损害的几率比不做运动的同龄人低20%。而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每天走路不到1/4英里的老年男性患痴呆的几率是每天走至少2英里的老年男性的2倍。

  国外有学者曾作过一项研究,随访1772例非痴呆的人群平均2.9年,结果发现闲暇活动的人患痴呆的危险性仅是不活动人的0.62倍。复旦大学的洪教授亦做过相关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并且进一步论述到,从活动时间来看,50岁以上的人从不活动者和活动者之间有差别,活动的时间长短之间无差别。但24岁以下的每天活动小于1小时的人患病的危险性就增加,年龄大了大家都会参加锻炼,所以差别不明显,但年轻时的每次活动时间的长短对疾病的保护或增加危险性作用就大了。这点与国外学者的结果也是符合的。文献报道,通过对327位75岁的人3年的随访,发现健康的生活习惯虽对这些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患痴呆的危险性帮助不大,但对年轻人的作用却是不容怀疑的。

  由于影响老年性痴呆发病有多种危险因子,包括年龄、遗传因素、生理状态以及膳食影响等等,单纯依靠运动并不能完全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但是我们不应忽视体育运动本身对于老年性痴呆的保护作用,除了可帮助老年性痴呆患者改善认知状态,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风险,在年轻人,这种保护作用则更为明显。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系指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尤其是北京地区,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血管性因素造成的痴呆发生率亦较高,是造成痴呆的常见因素。有研究强调高血压是所有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国外文献报道66%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伴有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使脑的细小血管痉挛,小动脉损害,使血流量大为减少。长期高血压造成了脑内多发小动脉坏死,是造成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认为,中年时期高血压与老年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同样十分复杂,遗传、肥胖以及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均为其危险因素。而适当的体运动能增加血液内葡萄糖的利用率,防止多余的糖转化为脂肪,减少脂肪形成。运动时,胰岛素水平降低,肌肉组织利用血糖增加,增加了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减低,降低了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合理的运动已经成为常规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手段。简单地说,运动通过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管性痴呆发生率。

  美国有学者采用前瞻性大样本研究,跟踪记录了3年间2000余例71至93岁健康男性每日步行距离。并于随后几年跟踪调查了这一人群的痴呆发病情况,研究包括了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结果发现,步行距离最短(小于0.25英里/天)者较步行距离(多于2英里/天)者患痴呆的风险高1.8倍。步行距离(0.25~1英里/天)者患痴呆的风险也较步行距离最长(大于2英里/天)者增高。不难看出,不论对于老年性痴呆或是血管性痴呆,运动都与痴呆的发病风险下降有关。

  运动与脑健康

  运动对于脑健康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降低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还体现在它对于脑功能和认知水平的积极影响。国外有研究显示,运动有助于延缓脑衰老,并能帮助人们在步入老年时仍能保持较为良好的认知水平。动物实验也证明了同样的结论。虽然目前国际学术界对这一观点尚存在争议,但该研究的主持者表示,通过过去40年的研究,确实有证据显示运动对于脑功能和认知能力有着有利的影响。经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运动与低痴呆发病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运动的这种益处在几十年里都得以体现。研究同时显示,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那些每周坚持运动3次,每次持续15~30分钟的65岁以上的人群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率较低。对于62~70岁老年群体进行调查后发现,那些仍在工作的或者退休后仍坚持运动的人群,他们的脑血流供应通常都能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而且在脑功能测试中往往比那些不常运动的退休者表现得要好。进一步研究表明,增加运动量有助于防止脑萎缩并保持良好的脑功能状态。

  《黄帝内经》里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除了规律的饮食起居,适当的运动也是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提倡的是科学而合理的体育运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应根据不同的个人情况适当地加以控制,既要达到运动处方的目标,又要将运动的风险降到最小程度。盲目追求高运动负荷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很有可能起到反效果,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缺乏日常锻炼的人,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量,特别要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恢复活动,以避免运动损伤。有健康隐患的人应预先看医生,以便在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

  科学的运动应立足于个人能力和目前的活动水平,运动量、强度和类型尽量满足个人要求,以方便为原则。国际医学界推荐,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体力活动量为:每周活动3次以上,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强度为中等。其判断标准是:稍微感觉疲劳,心率相当于最大心率的60%~70%。60岁以上的老人,运动中脉搏应保持在100次/分钟以下,如果出现脉搏次数减少或脉律不整齐,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

  除可以利用心率等指标进行监控外,还可以从个体感觉来判定运动量。运动后大汗淋漓,胸闷、气喘、易激动、不思饮食,脉搏在运动后15分钟尚未恢复常态,次日周身乏力,酸疼,则说明运动过量,应及时调整减量;而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无汗,脉搏无任何变化或在2分钟内很快恢复,说明运动量不足,难以产生运动效果。

  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可每周测量体重1~2次,最好在同一时间测量。一般开始锻炼者,3~4周后体重逐渐下降,这是新陈代谢增强,脂肪减少的缘故,随后体重会基本恒定在一定水平上。若体重呈进行性下降,则有可能是运动过量或有潜在性疾病,应及时查明原因。

  专家建议,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以及既往曾有过心脏病史的患者,在上调运动负荷之前最好到医院进行一下健康咨询,以便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

  科学的运动不仅仅有利于延缓脑老化,还有助于降低血脂,从而预防和改善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在内的多种常见病。运动使我们拥有更柔韧的骨架,更强壮的脏器,更年轻的大脑和更饱满的情绪,然后才有了更完美的健康。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这样健康的身心,享受美好世界的每一天。-

  作者简介:

  陈雯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PET中心 研究员

  (责编 潘亚文)

编辑 赵海涛 新浪
[进入IT论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