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IT浪潮 > 滚动新闻 正文
关键词:

新经济导刊:环保应对外资双刃剑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7-25 17:25
  经验、技术和资金,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如何充分利用外资壮大自己,是当前中国环保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刊记者朱敏

  5月底,在天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给排水、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吸引了诸多国外环保巨头。

  中国环保政策的转变和环保市场的兴起,给拥有尖端技术的国外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欠缺和外资日盛的投资热情,如何有效利用外资,同时提升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我国引导国外企业投资我国环保行业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利用环保业的外资,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就污水处理而言,我国水污染问题相当突出,国内企业受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对水务市场一直望而生畏。而对国外企业来说,这块市场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如美国金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区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使绵延8公里的凉水河由昔日的臭水河变成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在未来5年,整个污水处理行业每年至少可实现30%的增长。”该公司负责人如此描述环保产业在中国的美好前景。

  高效地使用外资

  两年前的一个三月天,由美国国际环境管理公司与新加坡联合工程集团组建的优艺国际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古利一行5人,对四川环保产业进行了考察。查尔斯•古利兴奋地表示,优艺公司看好四川的环保产业,将选择医疗垃圾作为切入点,以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和四川本地企业合作。

  优艺公司的热情只是外资企业对中国环保市场热情日渐高涨的一个缩影。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中国的环保产业前景巨大,世界各地的环保企业都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尤其是奥运之前,对于环保产业的相关设施需求明显加大。

  业内专家认为,利用外资方式虽然很多,但要坚持以无偿和低利率为原则,重点放在国际环保组织的援助、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赠款和贷款上,另外还可将利用外资的范围扩大到引导外商对环保(设备和技术)产业进行直接投资,以及对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实行BOT的方式投资建设。

  无论方式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拟引进的技术、设备应与实际吸收消化能力相适应,达到外资、技术、管理与人才培训等的综合投入,使借入的资金最大地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是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利用外资时,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利用外资工作程序严谨、技术性很强,牵涉的部门、环节多。项目选定后,环保外事机构要主动与财经委、计委等部门联系、作好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可行性论证、货款担保等立项工作,并疏通对外渠道,报请国家对口部门审查,向外联系。还要作好外方审查批准的组织协调以及项目实施、评估和偿还等工作。

  同时,各级政府还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创造公平的竞争秩序。业内人士指出,政府行为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解决环境问题、发展环保产业时也要利用市场机制,如征收环境税等。

  专家建议,“国家应在企业重组、技术进步方面予以导向,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对环保产业予以支持。”事实上,政策驱动对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环保产业而言是一种有效的驱动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吸引外商介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今,我国在观念和体制上存在许多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环保产业现行的有关法规政策及制度标准与惯例相去甚远,短时期内很难完善,但正在不断改进之中。

  在我国公布和实施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将环保产业的许多相关领域列入鼓励外商投资项目。而这,必将对外资流入环保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

  促进与威胁同在

  无可否认,外商投资建设环保企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外商直接投资于环保产业,这不仅给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还加快了我国环保产业和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满足了我国环保市场的巨大需求,有效治理了环境污染。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生产经营,为其带来了直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国工商税收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目前,在臭氧层保护、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我国已获得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赠款4.45亿美元,200多家企业从中受益,下一个五年我国拟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计划引入赠款6.6亿美元。

  另外,我国云南省也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环保交流与合作,共引进外资1.5466亿美元,接受赠款1150万美元,这对促进地方环保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外资的进入使得地方保护主义、保护落后环保产品的情况得以改善,行业垄断、伪劣产品、各类企业不能在平等条件下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日渐被克服;同时还极大促进各国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为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提供大好机会。

  除了经济方面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提高了我国企业及居民的环保意识。

  现在,我国环保产业应加大开放力度,鼓励外资进入,特别是积极引进外资中包含的知识与技术要素,注重引资质量,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的调整,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环保产业不断进步,走向成熟。

  事实上,外资对国内环保企业的冲击也是客观存在的。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大公司及合资公司所占有,l00多家外资环保公司占了3/4,而国内数以万计的环保企业只占l/4。

  除了直接的投资,更多的海外公司通过技术转移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用先进技术、雄厚的资本与低成本、熟悉市场规则的中国企业结合,形成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服务、开发、营销、咨询、管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洁净产品生产等跨行业、跨地区的新兴产业。

  专家表示,如此众多的外资企业携带资金和技术入主中国的环保企业,对于中国环保企业的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

  中国企业相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自身技术、人才、资源利用、资金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如何在当前的环保产业的大环境下,抓住北京2008绿色奥运的契机,充分利用外资企业在环保产业方面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壮大发展自己,成为当前中国环保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破解三大掣肘

  是什么让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利益都如此丰厚的行业始终徘徊在市场的边缘?除了政策、技术、资金,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本刊记者朱敏

  有关专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二氧化硫在我国主要由化工生产和电厂发电产生,企业自我消减二氧化硫的成本约在每吨1300元人民币,而国家规定的排污收费仅为每吨600元人民币。此外,国家向占据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一半以上的电厂施行脱硫补贴。

  一笔账算下来,企业不但不会为排放花钱,还会相对赚钱。这虽是鼓励企业就地消减,却导致有的企业不主动采用环保科技。

  环保总局原副局长王扬祖分析,环保产业的市场规范程度比较低,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在一些地区,形成了优质产品不能上市,而劣质产品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销售却能畅通无阻。

  政策的阻碍只是一个方面,创新软肋与科技滞后也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政策缺位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曾概括:“从环保产业发展的环境来看,一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备;二是缺乏监督管理力度,产业市场亟待规范。具体而言,政策层面上,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管理层面上,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机制和手段不足;市场层面上,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现象依然存在。”

  中国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以保障环保资金合理利用,相关产业顺利发展。比如,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有利于确保政府环保投入的刚性;环保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完善,能促进民间资本、非政府组织资金不断向环保领域汇集,使市场机制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如果说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周宏春说,“那么,政府还应当在产业政策、资金投入、技术攻关、公众意识等方面进一步营造氛围,对环保产业的发展予以扶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环保产业。吸取外国处理环境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制定有关产业政策,刺激企业采取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开展示范和试点;在生产方式上,逐渐实现从过去的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等。”

  在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外资利用方向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切实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利用外资政策导向,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外资项目;鼓励利用外资节约用水、节约土地、节约材料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鼓励通过利用外资引入先进适用的、有效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同时,积极推进环保领域利用外资,推动重点环保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综合防治,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鼓励外商投资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弃电子产品等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泥资源化利用。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鼓励外商投资生物质能源转化和清洁能源等项目。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制订完善外商投资项目的能耗、水耗、占用土地等准入标准,依法对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实行强制淘汰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制度。加强对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识和环境认证制度。

  与此同时,研究制订支持外商投资环保产业的综合性鼓励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研究制订规范的外商投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准入政策,严格外商投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准入条件;制订和完善鼓励外资投资节水、节能、节材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及转让先进技术的相关政策。

  创新软肋

  从环保产品来看,目前我国环保产品的品种比较齐全,已具有一定的生产配套能力,可基本满足目前一般环境污染治理的需要,但关键设备和核心产品的技术水平及可靠性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例如,燃煤电厂脱硫技术、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以进口为主,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处理成本高;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仪器在产品种类、技术可靠性方面的差距,使环境管理仍处于原始和粗放型管理状态;燃煤电站锅炉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目前仍是空白。

  从创业与投资的角度看,一些中小企业对市场不做充分的调查,风险评估不到位,就开始投资建厂。而有些企业都没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也不注重形象和品牌的塑造,这样的企业想做大做强是不可能的。同时环保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情况,特别是技术性和管理型人才,如何吸引人才也是发展环保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成长性角度来看,整个环保行业未来的巨大成长空间将造就一批新兴环保企业,主要分布在空气净化特别是烟气脱硫、水净化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以及环保设备三个领域,有专家如是分析。

  另外,我国环境技术创新层次较低。关键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创新较少,创新能力较弱。电除尘、袋式除尘、各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垃圾焚烧、脱硫脱硝、机动车污染控制等环保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市场领域少有我国原创性的技术。环境技术研发还停留在学习、消化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阶段,重复、模仿是主要的研发方式,缺乏原创性开发。

  从装备(产品)方面看,我国基本上还停留在“有”这一阶段,简单模仿的结果是我国的装备种类虽多,但高效、高可靠性的精品少,不少关键技术和产品仍然依靠进口。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龙头骨干企业相对较少。

  以2004年为例,全国环保企业仅投入约11亿元用于技术和产品开发,且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环保企业科研、设计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从而导致行业综合技术水平仍较低。

  “谁抢占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在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中掌握了主动权。”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为改变环境科技的落后状况,今后我国将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力度,启动一系列重大环境科研项目,以解决面临的环境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民间环保组织的逐渐壮大,也为环保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去年4月22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我国现有环保民间组织近3000家,其中由政府发起成立的环保民间组织占49.9%,学生环保社团40.3%,草根环保组织7.2%,国际环保民间组织驻中国机构2.6%,从业人员总数近23万人。

  科技脱钩

  提起清华紫光,往往会将它和电脑、数码影像等IT产品联系在一起,鲜有人知其旗下还有一个羽翼丰满的环保公司:清华紫光环保有限公司。紫光环保是业内少有的几家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的优势解决资金问题,又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人才储备。紫光环保的重点在城市污水治理、大气脱硫除尘、城市垃圾处理三方面。至今已经完成了遍及全国的500多个环境评价项目和400多个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项目,成为业界的骨干。

  事实上,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手段,然而环境管理与科学研究的脱节、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仍然阻碍着科技与环保的对接,影响着环保工作的开展。

  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目前有五个因素制约着环境科技的发展,为此我国要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这导致科技与环保需求“脱钩”的五大障碍主要表现为:

  环境管理、决策与科学研究相互脱节,一些环保决策未经前期研究和充分论证;

  近几年环保系统科技工作大幅度下滑,重大研究和调查项目较少,基础数据严重缺乏;

  污染防治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难以形成产业化,企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达标不稳定,核与辐射安全研究水平较低,环境监测和执法的技术支撑不足,监测预警和执法的基础能力薄弱,环保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科技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偏少,部分科研院所热衷于搞经营,长期不做科研,游离于环保科技主战场之外;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稳定的环境科技投入机制,科研基础条件落后。

  “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周生贤强调,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就是要紧紧抓住世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难得机遇,以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切实加强环境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使我国在世界环境科技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实施国家环境科技工程,全面提高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的支撑能力;通过发挥环境科技的平台作用,构建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促进环保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据了解,科技兴环保战略也是我国环保系统为适应历史性转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环保总局将实施环境科技创新、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和环保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三大工程,组建环境领域国家实验室和实施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尽快突破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关键性科技难题。

编辑 乔毅 新浪
[进入IT论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