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IT浪潮 > 滚动新闻 正文
关键词:

IT巨头在华投资:沿海推向内地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7-11 14:57
  编者按:   英特尔一挥手,便投下25亿美元在大连兴建90纳米制程芯片组项目,再次让人意识到跨国IT巨头的实力以及扎根中国的决心。回溯历史,会惊异地发现,众多IT跨国公司已在中国大陆版图上有条不紊地布下了一粒粒棋子,慢慢连缀成网,搭建起日趋完整的产业链。这些投资额巨大的项目,会对中国本土IT产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会带动哪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上游元器件产业,下游物流行业……本刊将陆续刊发相关调查报道。  

  本报记者毛晶慧

  10年、20年前,到中国投资设厂的跨国企业时常被问道,“为什么把工厂办到中国去?”现在,如果还有哪家企业还没来中国,它会被问道:“为什么还不把工厂搬到中国去?”

  “20年前,中国市场对于所有的跨国公司就像一个谜,因为不熟悉而不可能预测。”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大区总经理杨旭接受采访时感慨良多,“如今英特尔来到中国已经22个春秋。”

  和英特尔一样,惠普、AMD、EMC、日历、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等都不断地在融入中国,拓展其在华的布局。

  布局:从沿海向内地推进

  “仔细算来,IT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中国外资专家、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外电子企业开始投资中国,这时基本是传统电子产业;第二阶段是电信生产商对华投资,最早是上海贝尔,后来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1990年代中期后达到高潮;第三阶段是1990年代后期开始的集成电路生产商大规模对华投资,几乎所有的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的生产商都在华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主要产品在华生产;第四阶段是21世纪开始的软件生产企业在华投资,如微软、甲骨文等。

  “但上述阶段划分并非很清晰,时间上有交叉,而且区域布局较散。如家电类多依托原有老企业,所以到处都有;电脑则相对集中,如珠三角、长三角;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程控交换机等的生产多在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软件生产除北京、上海等城市外,成都、西安等中西部人才密集地区也有。总的看还是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马宇描述。

  其实,从一直认为是外商典型的英特尔身上就可以看出这种投资格局。

  从1985年进入中国至今,英特尔在华投资先后出现三次高潮。第一次是1994年,英特尔宣布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建立芯片封装测试厂,投资额为6900万美元,并很快增资到1.98亿美元,成为浦东当时最大的外商独资项目之一。

  此后,英特尔又不断追加上海浦东的投资,其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也从“呼应”走向“紧跟”。

  2000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英特尔于2003年宣布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一座芯片封装测试厂,总投资3.75亿美元,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单笔最大外商投资。如今,英特尔已将成都项目追加到5.25亿美元。

  而于2007年3月26日,投资25亿美元的大连90纳米制程芯片组项目,显然使英特尔与中国政府的战略契合又达到一个新高度:既紧跟国家“振兴东北”新战略,又迎合了“十一五”“质”“量”并举的引资新战略。

  里程:中国“路径依赖”加深

  “目前,中国正在成长为全球市场的第三极,所以跨国巨头频繁地光顾中国,就是要争取在中国市场上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这种抢先的心理让整个跨国企业竞争在中国市场表现得更为激烈。”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高级分析师郭海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

  “抓住中国才能抓住世界,是如今任何一个跨国企业都明确的全球战略导向。”日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日立集团最为重要的业务基地之一,自1970年代首次在北京设立事务所以来,日立在华的企业活动涉及方方面面。目前,包括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在内,共有超过140家的日立集团下属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活动。

  同样,2006年,网络存储巨头EMC全球总裁图斯在华宣布投资5亿美元,而在今年3月,EMC大中华区总裁叶成辉又正式向外界宣布了EMC中国业务的四大战略目标:保持存储系统市场的第一;发展渠道市场,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增长;保持企业内容管理、备份/恢复/归档市场的第一;实现软件收入每年翻一番。

  当然,惠普也不例外,作为中美高科技领域的第一家合资公司,惠普22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深耕细作,2006年,其在华采购额已达到了100亿。

  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惠普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开始大规模系统化地对华投资。1994年,惠普提出“中国焦点计划”;1995年,惠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并将两种新型激光打印机引进到中国生产;1996年,HP在中国成立个人电脑制造部门,开始为本地生产个人电脑;1997年,惠普租赁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中国惠普深圳、武汉、南京分公司成立;中国惠普总部迁入到北京的中国惠普大厦中,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所起到的强大磁吸作用,已使得跨国企业在中国的‘路径依赖’日益加深。”中国外资专家马宇说。

  趋势:增加在华研发投资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的调查,在2005年-2007年的三年内,61%的跨国公司明确表示将继续增加在华的研发投资。同时,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规模趋向大型化,SUN、松下、诺基亚、爱立信、微软等世界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华设立了独资研发机构,这些项目的单个投资都在数亿元以上。

  马宇介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科研力量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北京和上海两地研发机构数量占全国总数的80%以上。

  马宇认为,这些公司在华投资,首先看中的是市场,中国IT发展迅猛,市场急剧扩大;其次是生产要素有竞争力,可以大幅度降低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第三是人才,尤其对于研发中心和软件设计项目,中国有很多高素质、低价格的研发人员。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张涛则表示:如此多的IT跨国巨头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一,对亚洲市场比较了解,贴近当地的审美需求;其二,从更深层次上讲,是贴近中国政府的战略,从而来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那么,众多国外IT巨头在中国投资设厂、建立研究中心,将对中国IT产业的市场格局以及国内IT企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高级分析师郭海涛分析认为,这些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建厂、设立研究中心带动了整个国内IT产业步入成熟期:价格战越来越少;产品也越来越注重简单实用。

  马宇对此也谈到,跨国公司投资IT行业,大大提升了我国IT行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程控交换机,1980年代主要进口,1990年代后变成国内生产为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市场竞争,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利益。

  “但对国内IT企业来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面对的都是国际一流的跨国巨头,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但正是在这种竞争氛围中,中国的企业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这些企业学习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营销和企业战略。”

编辑 乔毅 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IT论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