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IT浪潮  >  滚动新闻
关键词:

图文:全球化时代的创新策略对话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6-21 17:49

  

图为:全球化时代的创新策略对话(骆磊摄)

  2007年6月21日下午,大连富丽华大酒店,由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与《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的“2007中国软件自主创新论坛暨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发布会”隆重举行。

  图为:全球化时代的创新策略对话(骆磊摄)

  以下为对话全文:

  主题对话一:全球化时代的创新策略

  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中国软件业和软件行业,不仅是中国软件业,全球软件业都是一个很不幸的产品,我们盛大的唐总和微软的芮总之间,唐总是跨国企业回归到本土企业,芮总也是从海外回归的,中国的软件业一开始就是非常国际化的产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他们的研究成果,构成中国软件自主创新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中国的软件企业有很多包括像盛大这样的公司,已经在全球组织他们的研发策略,今天有幸的请到几位代表,他们就全球软件研发的策略做一个介绍,首先从芮总开始,从微软的角度介绍一下,全球的研发模式是怎么样的构成。

  芮勇:我相信大家肯定看过一本书,至少知道一本书《世界是平的》,我觉得这个说得非常正确,首先有这么几点,《世界是平的》,人才和技术变得越来越跨越国界,很难说这个人才不能从这个国家留到那个国家,这个技术只能在这个国家用不能在那个国家用,人才和技术变得没有国界了。研发的方式和架构也变得跨国界了,不能说这个部件一定要在这个国家做,变成分布式的开发模式。地球为什么是平的呢?是因为整个的管理方式,从一维到二维,为什么呢?一维,一个公司有五个产品事业部,管理在一个总部进行管理好了,如果变成全球化,在印度、在中国,在爱尔兰,必然是二维的矩阵式的管理模式,跟本身的事业部有关系,同时跟国家也有关系,很有意思的是,这本书说世界是平的,还有一点说世界又不是平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产品变得越来越本地化,服务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举个例子,本地化,唐总也在微软呆过很久,微软很长时间生活在电子邮件中,电子邮件就像士兵手中的枪,在中国不一样的是,我说中国人是生活在短信中,除夕一个晚上有几十亿个短信发出来。我们研发集团开发了一个工具,就是把短信和电子邮件结合在一起,世界是平的,同时又不是平的。

  许总:各位同仁,我希望从商业的角度,去表达两个观点:第一个,一个成功的信息化项目,我们认为并不是技术主导,今天的课题是自主创新的软件,这个很重要,同时很需要其他的配套,例如,流程方面、组织架构、人员分工等等,要把这些元素加起来,一个信息化的项目才会成功。

  第二,我们讨论的全球化,企业走进全球化,我们看到有两个现象,1、跨国企业都加快步伐抢占中国市场;2、,我们也看到国内的企业也开始跑到海外,这两个现象出现,跟全球化有什么相关呢?其实有共同点,就是他们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都要全球一体化、规范化,功能是一致的,服务质量是一致的,服务文化也是一致的,他们要把精力放在全球化的层面上。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从IT外包跟业务流程外包的角度去考虑创新,这是我的两个观点。

  主持人:现在隆重介绍一下范博士,美国EMC公司副总裁兼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想听听范博士对中国研发中心的介绍。

  范承工:EMC公司是进行信息系统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开发的公司,我们研发方面来中国比较晚,比起微软、Intel来晚了一步,但是现在时机非常好,就刚才的问题,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究竟对中国的自主创新是一个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我认为是非常正面的影响。主要的原因有下面几点,第一点就是如果我们看历史,地球不说是平的,是圆的,看历史长河这么多年,其实是各个文明,各个国家各领风骚数百年,在那个时代里,很多新的创造力,新的生产力,是在那个时期发生的,在过去及百年里,中国不是最领先的,但是在最近这些时候,首先我们发现了中国制造,像刚才芮总说的,无论到全世界任何国家,东西都是在中国造出来的,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几十年以后,在全世界那些新的想象,新的创造,说起来就像以前的四大发明一样,也是在中国产生的,这其实究竟是哪个公司产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人产生的,是哪个地方产生,随着跨国公司把全球研发全球创新的人员放在中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另外还有一个好的消息,刚才几位嘉宾也提到,对于人才上整体的培养,由于研发中心的到来,无论是员工,合作伙伴员工,对大学学生的培养,其实都会整个环境是一个推动,同时在产品研发的流程上,带进来的经验,不仅是对自己的公司,对周边的公司和行业也是有帮助的。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而且在中国的规模,在将来几年有高速的增长,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好的契机。

  主持人:盛大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不仅在国内设置了研发中心,并且在韩国等地方也通过资本手段并购了一些海外的公司做研发,盛大作为一个本土公司的全球研发的布局,可以说初具雏形,我们请唐总介绍一下。

  唐骏:讲盛大的全球战略,其实就是中国战略,我们去国外并购一些企业目的不是国外市场,是想把国外的技术,好的作品拿到中国来,在我们看来,无论是中国的市场空间也好,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自身能力,我们最清楚,我们去国外什么也做不了,我们唯一的就是在中国做,把中国的市场做好,中国的研发做好!中国所有的一切做得踏踏实实的,这就是我们的全球战略。

  主持人:在《2007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理想的时候,陈禹教授作为中国软件业的泰山北斗,我们想听听陈教授全球化时代创新策略的理解。

  陈禹:全球化和自主创新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我认为有一种误解,一说自主创新,好象就不能涉及国外的,不能涉及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好象是对立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包括媒体的朋友,大家是要认真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实际上说自主创新,当我们谈自主创新的时候,不是说我一个人,关起来在深山老林里,十年磨一剑,十年出来打遍天下,今天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其实这里面有几个关系,刚才芮总讲的话很对,世界确实沟通越来越多,但是,今天我们讲标准化,有一次也是和媒体交流,有一个媒体的一位朋友说,你们在这里讲标准化,信息时代就是不要标准化,我说恐怕理解不是这样,当然工业时代讲标准化,信息时代讲多样化,但是今天的多样化,并不是说,我们不要标准化,这里面涌现了另一个问题,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当我们讲创新的时候,怎么才能创新,脱离人类文化,躲起来靠自己脑袋创新可能吗?不可能。反过来,在人类面临分工的新的实在,我们出现了很多新的机会,出现了很多以前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我讲一个小故事,我前些天碰见一个朋友,他组织一个公司,专门给人做PPT,你说PPT谁不会做?但是他把PPT专业化了,搞成了跨国公司,在美国做,再广州有研发基地。如果不把自己投身到全球信息化大潮中间的话,怎么可能创新呢?从雅虎到谷歌,哪一个是脱离了整个全球化的创新?这两个事是完全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希望通过今天能够消除一些误会。

  近两年谈得比较多的一个是《蓝海战略》,这本书推荐大家看看,它揭示了在今天的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创新机会。

  主持人:我现在有一个问题很想请教唐总,唐总在微软也做过研发,芮勇和范总更直接了,当时做调研的时候,在深圳和上海等几个地方组织了几场论坛,当时参与调研的,相对而言是中小企业多一些,在调研的时候,他们提出了一个很痛苦的问题,我们在报道中提到了,他们变成了人才的黄埔军校,好不容易抓一个人,最后流失了,进入到跨国公司,说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抢走了他们的人才,使他们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我想请范总谈一下这个问题。

  范:先简单介绍一下EMC研发中心情况,去年开始到年底可能发展到500人左右,招聘的主要途径,有一半左右的员工是从校园招聘而来的,很多是我们花了多精力,我相信其他的研发中心也很接近,很大一批精力都是在培养校园招聘来的年轻员工,当初,还没办研发中心的时候,就听说一些跨国公司,像摩托罗拉大学,很多校园学生到摩托罗拉培训以后,工作几年出去以后,或者自己开公司,或者加入其他的公司,为其他的公司效力,当然,作为研发中心,不希望员工进来出去的太经常,我们希望对人才的长期培养,但是,随着我们做这个工作,我觉得对整个的氛围也是有帮助的,当时在讨论的是大公司和小公司有什么区别,对我个人来说,其实更长的时候是做一个小公司,在被EMC收购之前,同样有怎么样抓住最好的人才,怎么样留住最好的人才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无论在中国,在美国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我觉得小公司面对大公司也有很多的优势,作为小公司,整个团队都是一条心,非常明确的目标,同时在某种方面有比较小的局限,所以在创新,想做出点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有志同道合的人是不会走的,我们小公司做了七年,有很多上上下下也经历了2000年的泡沫,但是我们的技术团队,基本没有一个人离开公司,可能是更大的公司有更高的工资,或者拿出名片来,别人都知道。但是,由于小公司特有的吸引力,所以我们的核心团队保持的非常的完整,我觉得在中国同样也是,像盛大,也是从小做大!还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有例子在那里,会使年轻人有很大的动力,会愿意把自己的青春,能够放在小公司里,如果大家能够志同道合把一个点子做大,能够让顾客受益,同时让公司能够成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小公司有很多办法把人才留住,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

  主持人: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从去年成立以来,从本土企业挖的人有多少?

  芮勇:这个我得把人力资源部的找来,我没这个能力。和刚才范总的比例差不多,大部分是从高校里直接招聘来的,中国的高校毕业学生,质量是全球一流的,很多我们是从高校里招来之后进行培养,还有一点,我想提的,刚才陈教授讲的,全球化和自主创新其实并不矛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用这个做个引子,人才竞争并不是负面的,很多方面应该从正面去看,其实有专业机构做过统计,软件行业或者IT企业,有7%左右的流动是很健康的流动,我现在担心的不是人才流动太多,我觉得太少了,微软人才流动还不够多,应该让在工作的人到别的地方去,别的公司的人进来,新鲜血液,新鲜想法,6%—7%的流动是非常好的事情,不是负面的事情,刚才范总谈了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小公司有很多的优势,我如果今天去一个大学招学生,其实我遇到很多的竞争,2008年的中国,很想美国硅谷90年代末的时候,小公司很有竞争力,一个成熟的公司能给大家什么?可能比较好的福利,比较稳定的收入,但是往上走,你能IPO吗?其实小公司竞争力非常强。

  主持人:唐总其实从微软走出来到盛大,是一个典型的跨国公司到本土企业的一个代表,刚才范总和芮总都讲到了,跨国公司的人才到这个地方工作,再流出来,其实对本土企业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改变都有特别,把跨国公司的经验带过来,促进本土的创新,请唐总结合自己的实际,看看他到底从微软拿到了什么东西?

  唐骏:从微软到盛大三年多的时间,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在第一年时间,几乎每一个见到我都问唐骏你什么时候离开?很多人不问,直接在网上就说我离开了。最近两年,对唐骏离开不离开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刚开始为什么老问,在传统的思路里面,从跨国公司流到中国本土的企业,好象水往上流的感觉,不多,是好象是逆向型的。唐骏出了一个先例,从所谓的顶级公司——微软公司,来到中国的本土企业这好象一般人都很难理解,那个时候我也很难理解,但是就走了,而且应该说还走得不错,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像在座的很多人一样,你赞成我的观点,但是骨子里肯定是这个观点,如果小孩能去跨国公司,一定会让去跨国公司。

  确实跨国公司品牌,跨国公司的待遇,跨国公司至少给你带来名声也好,利也好,平均水平远远高于目前中国的本土企业,无论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型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还是像盛大这样的企业,我们的平均值远远比不上微软,也比上盈科这样的企业,我们也没想比,那么比什么呢?比特殊性的东西,因为企业的成功是靠人才,最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刚才大连电视台想采访我,谈一下大连的发展,我认为发展就是人才。

  大连第一个十年已经发展过去了,第二个第三个十年,高端人才是重大的瓶颈,这个重大的瓶颈来自哪里?必须从高端的地方来挖高端的人才,我觉得未来的一个趋势走向,不是说要让微软挖我们的人,也要像盛大这样的公司,虽然很小,虽然一点也没有名气,什么也没有,但是通过一些方式,以情感人的方式,把一些优秀的人才挖我们的企业来,其实在过去几年中我们也做了,我们从微软也挖来了,记住微软的人千万不要挖,毕竟在微软公司服务的十年,几个微软的人过来以后不面试,说他好 ,人家肯定会认为他好,说他不好,砸我的牌子。除了微软,我们也从Intel等其他地方挖了很多人,除了互相交流之外,我们也希望从跨国公司交流一些人才进来,交流进来了以后,再交流出去,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方式。

  主持人:唐总非常谦虚,老说自己是小公司,把微软和Intel的人都挖过来了。陈教授是在人大做老师的,从您的角度,您对您的学生,对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他们的职业选择上,你们经常对他们是怎样的?

  陈教授:在微软工作的有拿了博士直接去的,还有一个前不久从西雅图回来的,我赞成芮总讲这句话,我认为流动是好事,现在问题是流动不够,我赞成这个观点,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记得联合国有一个机构招人的时候有一个标准,至少换过六个工作岗位,流动对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坏事,我们国家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我们的国家总的来说还是流动不够。第二个问题,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因为有规模优势,所以大批的中小企业将倒闭,而把中小企业准备投入到无产者的队伍中,这是原话。大家看看,信息时代好象不是这样,这个情况有点变化,从现实来看,一个健全的经济环境,不可能只有大的企业,没有中小企业。在信息时代,中小企业具有很多优势,它可以做许多以前的中小企业做不到的事,刚才几位说,有它的优势,比如说国家发改委前不久搞一个课题,接触一个数字,大家可以参考,我们国家专利的掌握是60%—70%,打击在66%左右是在中小企业,而我们整个的税收率贡献是相当大的,而且就像刚才唐总说到的,在中小企业,它有它很多的特点,而这些东西,往往是大企业所不具备的,我们毕业的学生,现在自主创业的比例比美国大学毕业的学生自主创新的比例低得多的多,我们现在的学生敢于说自己去创业的极少,美国有的大学的比例相当高,数字就不说了,事实恐怕是这样的。

  在一个大企业里面,我觉得刚才范总和唐总,他们的经历非常的生动,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才成长起来,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在某种意义讲,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强的,大家看到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从我研究的角度是宏观经济缴租,只有大树没有小草自生态环境,不会是一个健全的环境。

  主持人:刚才各位老师讲到了全球化的分工问题,我们知道盈科公司在外包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请许总从您的经历和实践,谈谈在全球化时代,整个中国的软件产业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和营销总经理 范炜畴:其实,在IT的服务范畴里面,我们还在起步的阶段,香港大家都知道是很小的地方,我们在电信的业务创新里面,基本上花了很大力气,所以,四维的电信运营商里面有固网、移动、电信、宽带,里面的IT扮演很重要的标志,怎么样很快很灵活。我们需要生存,就需要自己找机遇,以前我们从电信行业,先跑到国内电信行业,一开始提出的外包的业务,现在随着发展,外包已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IT外包,IT外包涵盖了基础层面的外包,也有运营系统方面的外包。外包的意思是说,客户可能有这个需求,他需要找人替他来做,我们有一个外包中心的概念,我们外包中心,并不是传统的厂家做研发类型的,是有实际的客户需求的。我们在全球化的时代里面,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欧美的公司,实实在在有需求,加快脚步做中国的市场。我们也看到国内的软件企业,他们也是自主创新产品,我们也是看着有海外的市场,我们也会跟他们一起跑到海外,争取海外的市场,刚才教授说得很清楚,企业里面有大企业有中小企业,软件产品也分开很多不同的范畴,怎么抓这个机遇呢?这都是一门学问,但是我们中国自主创新的软件,基本上是很好的。

  主持人:刚才各位企业家,围绕全球化策略的话题都讲他们的观点,再一次论证了《2007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中提出的,中国软件自主创新必须全球化,而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都构成了中国软件自主创新非常核心的组成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下面给在座的听众一个提问机会,现场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请教在座的专家和企业家?

  现场听众:尊敬的IT界的前辈们,尊敬的领导,尊敬的嘉宾,很荣幸能够提出一个问题,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哈尔滨华玛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我是总经理,在中小企业软件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而且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但是我们感觉到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这个时期,我们想扩张规模,想迅速的发展起我们的企业,我们需要资金,或者说我们想要风险投资,我想知道,你们都是成功者,在你们成功的时候,也有很大的资金的支持,我想得到一些建议,现在这种情况,如何能够获得一个强大的资金的支持,或者很有效的投资方?

  范承工:现在社会中资金运作是非常重要的,刚才唐总是刚从华尔街回来,风险投资,他更有接触,我想两边都可能,只要你贴近客户,一边是客户,另外一边是技术,怎么样在中间放一个支点,很好的平和,这就一定能找到成功的道路,有的成功的道路需要大量的资金,也有成功的道路可能自给自足。

  芮勇:到了信息社会,创业跟上一次的工业化有一定区别,你如果想做一个汽车企业,我觉得你没资金会很困难,基本一点希望都没有,因为重工业企业或者大的机械企业,如果没有资金和长期的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今天看,现在很成功的一些,跟信息服务,软件IT有关系的公司,很多都是从客户那儿得到的,有一定的资金投入,重要的是抓住先入点,刚才部委的各个领导也提到了,应用和服务一定要有很密切的联系,唐总刚才也提到,创新其实是多维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可以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像盛大,像DELL,它是在流程的创新,用户体验的创新像APPLE,还有一点今天新的信息化时代,资金肯定是有作用,但是已经不是像原来那么重要了。

  许炜畴:你定位在软件开发的行业,还是在IT服务方面呢?当你正确的定位以后,你希望的目标在哪里?行业是什么?是希望自己做销售,还是希望找业务伙伴做销售,我觉得当你知道了方向以后,才能去推进。

  唐骏:首先我觉得你好伟大,一个问题四个人帮你回答,他们三个人,都太高端了,都是专家教授,我估计你没听懂,只有我一个人听懂了。咱俩差不多水平是一样的,我以我的方式与你交流,简单的说,你想投资,方式方法要学会,人家不会随便给你钱,你首先要证明现在的商业模式很好,别看公司人不多,模式还是不错的,但是我想赚更多的钱,怎么赚更多的钱?比如说我想扩大到全国各个地区,可以应用到更多的产业,让投资方知道,你需要做大,需要资金,一定要让投资方感觉到,投进去以后,可能两到三年就可能套现,都是希望能套现,你一定要告诉他,三年以后一定能套现,套现的比例是多少,有风险没关系,有风险才是正常的,最重要的一点,你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自己做不好千万不要想着圈钱,现在的社会没有那么简单。

  主持人:今天第三场对话,会专门谈到产业转移与资本流动的话题,今天第一场的对话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专家,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嘉宾的观点非常精彩也非常精辟,他们展现了个人的魅力同时也领略到企业的丰采,刚才主持人提到人才的问题,其实也是下一场对话的主题,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行业和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人的力量,第二场对话的主题是人才圈地。主持人是《21世纪经济报道》头版编委会主任谭昊先生,嘉宾有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教授,杭诚方先生;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毛基业先生!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女士、深圳市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宏倩先生、深圳市科迈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仝孟辉、西安交大博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民先生。

  主持人:各位嘉宾下午好,第二场谈人才问题,这个话题实在太重要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场嘉宾都已经讨论到这个问题了,我相信我们这场嘉宾讨论会更精彩,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嘉宾团队,我们的嘉宾对人才来说,有来自供应上的,有北大的杭教授,人大的毛教授;有脚踏两只船的像东软的刘总,西安交大的刘总,就这个问题讨论的一定会非常精彩,我觉得从需求开始,请仝总先说一下。

  仝孟辉:大家下午好,我昨天到的大连,我感慨两件事,这是我第二次来大连,84年来过一次,是来做毕业设计。为什么我回头感慨这件事情呢?84年做企业管理软件,我知道ERP的时候,已经到了98年。

  主持人:我说一下个人观点,有时候跑得太快,并不一定是好事。下面,请杭教授谈一谈。

  杭诚方:搞教育搞了半辈子,从84年开始,在美国11年没有搞过教育。我觉得现在教育确实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说得通俗点是不太好管,想想我们自己在父母面前也是不太好管的问题,我们通常听到各个企业抱怨人才问题,总的来讲,我个人观点来说,跳槽是正确的,关键是企业能不能把核心的人才留住。第二,学校如何能够培养持续发展的人才,这是我的看法,你要希望一个学校通过三年或者四年本科,两三年的研究,最后成为了博士,它也仅仅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在社会上的持续发展,到某个企业或自己创业,整个社会需要对人才负起责任来,培养他教育他,不是说从学校出去以后就不需要培养和教育了,到企业里面,企业也许多对他进行培养,包括自己要对自己进行培养,整个教育,从我办教育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对一个人的教育,全方位的至少学校有责任,企业有责任,本人对自己也有责任。几个方面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我相信企业碰到的人才留得住,留不住的问题,人才自身的发展问题,核心人才怎么能够在企业里面起作用的问题,都是能够迎刃而解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刚才两位谈得很好,有一个问题太含蓄了,仝总说80年代做ERA,为什么那时候没有那个思维,他的意思说学校没教他,但是没有说直白。

  刘宏倩:感谢主持人把机会给了我,首先我很高兴代表公司来参加这次自主创新的论坛,金蝶中间件跟杭总的公司一样是小公司,金蝶中间件是金蝶集团下属子公司,我们做的是系统软件,也就是中间件产品,系统软件是软件行业的一个高端产品,一直是被国外的厂商像IBM主导和垄断着,金蝶中间件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间件的开发。

  金蝶中间件对人才方面的需求,我们的需求正如主持人提到的,是非常大的,我们对员工也有一套管理上的办法来激励,我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研发人员,是可以穿着拖鞋上班的,而且他们的工作时间是非常弹性的,我们会针对不同的员工,在管理模式上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我们希望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不知道这样回答是不是合适?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靠穿着拖鞋上班来留人吗?

  刘宏倩: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希望给员工一个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主持人:刚才嘉宾提到,小公司面临挖人的压力比较大,你们有没有挖人的压力?

  刘宏倩:我比较同意刚才业界同仁的观点,流动是好事情。小公司更能够给人才提供更大更好的发挥舞台,公司做大了以后,要求员工像流水作业生产线上的一个步骤一样,只要求在某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这个工程你了解了,熟悉了,做精了做专了就可以,小公司需要的是这种全能的全面的发展人才,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做中间件是非常高端的,难度比较高,可能需要的人才也比较高端,因为我之前跟一些朋友聊过,他们说中国的软件业人才的情况,技术上的人才,一般懂技术的人才不缺,上升到一定级别,比较高端的人才,像经理,或者进入流程管理,流程分析的高端人才比较缺,今天正好人大商学院的毛教授也在,谈谈高端人才的培养问题。

  毛基业:先笼统的讲一下我的看法,过去几年调研了很多软件企业,小的百八十人,大的三两千人,我看到共同的地方,对人才共同的下工夫,他们沟通的之处有各种各样留住人才的方法,一个是技能培训,一个是管理培训,客户理念的培训,特别是对日外包企业这方面做的,强调怎么样学习客户服务理念这块。我自己感觉,学校在这方面培训能做的,最终做的是基本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若干年后,我们毕业生取得什么样的成功,很大一块最终还是看素质培训。我原来在加拿大服务的一个学校,前面讲很多微软的话题,微软的员工全世界从我们学校招的特别多,是培养机制和企业之间长期的实习,有长期的合作机制,每个学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长期在外面实习,每学期学生一波一波的去实习,企业和学校一起去培养,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企业,经历不同的企业文化。我们学校做得比较多的素质培训,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特别是软件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从能力上来说,讲了两个能力,一个是基本的过程管理能力,还有一个是客户管理能力,包括客户需求管理,客户沟通方面,这些能力都是在企业里面,企业有这样的环境,我们可以做一些案例模拟,这些主要是靠企业来培训,我们还是培养高素质有沟通能力,有动手能力这样的素质教育,学校在这方面的培训更适合一些。

  主持人:其实刚才毛教授讲得意思就是说,人才的培养来说,学校一定要走出去,我在台下跟杭教授交流过,就是企业一定要走进来。现场两位嘉宾做得比较好,不但是走出去,走进来,而且以后自己办学校了,请东软的卢总谈谈。

  卢朝霞:东软是脚踏两只船,一方面是企业需要人,一方面是往企业输送人。去年东软一年招聘了大概3000多人,为什么我们企业需要人呢?企业需要的人,实际上是专才,并不是全才,但是在目前,我也是东软大学的老师,在学校要求的课程设置下,很难就设置只让他懂C语言等这样的一些专业。东软信息学院本身成立也是面对企业里面,对用人的需求所设置的,从办学的思路讲,我们就讲学校创造学生价值,学生出来以后又马上有企业抢着要,第一年的时候,所有东软技院的学生,第一年全学外语,无论学日语还是学英语,第二年第三年,专业课课件,最新的操作系统,最新的应用出来,马上可以学习。第四年是实训基地,经过这样的实验以后,到企业很短时间就可以进入到实际项目当中,这对企业来讲,一方面所需要的人,第四年是学专门的技术,所以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

  我们所需要的专才,来了以后经过很短的培训就可以进来,用人双方都是十分满意的,今天谈的叫人才圈地,为什么叫人才圈地?我们现在所从事的行业,软件服务业,软件和服务业现在对人员的需求是非常非常奇缺的,可以这样讲,大连这个地方,现在一看报纸基本上都是招聘人才,东软去年是3000多人,今年会有提高。你必须有圈地的方法,你先要发现人,发现以后要吸引人,吸引过来已经怎么能留住人,在这方面,东软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单单说怎么发展的角度,在东软,员工进来之后,师傅带徒弟,对新的员工到来以后,迅速了解环境,培训等等,包括员工持股,现在基本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员工,是东软的股东。所有,一切这样的机制,才能留住员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主持人:卢总刚才讲的特别好,我特别羡慕,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该不该问,建了这个学校花了多少钱?

  卢朝霞:办教育确实是百年大计,办教育不是当时办学想搜钱,至少基础设施是要建设的,现在在大连,在青城山,都是选择环境特别美,在南海狮山建了学院,目前的在校生是两万多名,办学的投资比较大,但是,我们讲未来作为中国的软件产业,还是作为本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超前的投资,这个投资相信在未来的这些年会有回报的。

  

编辑:赵海涛 新浪科技
[进入IT论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