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IT浪潮 > 滚动新闻 正文
关键词:

挪威建末日种子库贮藏全球农作物种子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6-06 10:30

  柯南

  在接近北极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岛上,工程人员正在山体中开凿一个永久性的仓库。一旦工程完工,这个设在人烟稀少的荒岛上的仓库将成为人类农业的最后一道保险:它将贮藏全世界数百万种农作物的种子。

  建筑在半山腰上的这个种子库常常被媒体称为“末日种子库”,它的正式名字是斯瓦尔巴特全球种子库。它被设计成即便遇到气候变化的最糟糕情况,海平面的上升也不会导致它被淹没。这个种子库是确保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手段之一。

  “每天我们都在失去农作物的生物多样性,”负责管理这个种子库的全球农作物多样性基金会的负责人卡里·福勒(Cary Fowler)说,“我们必须保存种子,从而让农业适应诸如气候变化和农作物疾病等挑战。”

  2006年10月,英国财政部公布了一份由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的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编纂的关于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报告。他领导编写的这份长达600多页的报告指出,现在立即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可能远远小于坐视不管气候变化而带来的损失。斯特恩报告指出,人类不太可能阻止未来二三十年内出现的气候变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类社会和经济少受气候变化的冲击是可能的,其中的手段之一就是培育“更具气候适应力的农作物”。

  全球农作物多样性基金会在一份文件中指出,缺少了农作物多样性,就不可能开发这类能够适应气候的农作物。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是诸如耐热和耐旱等特性的唯一来源。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全世界一共有约1400个种子库。并非所有的种子库都拥有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管理。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其中一些种子库已经受到了威胁。例如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个设在巴格达郊区阿布格莱布的种子库被毁,上千个农作物品种丢失。

  斯瓦尔巴特全球种子库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的北欧基因库。这个设在斯瓦尔巴特群岛的一座废弃煤矿中的种子库贮存了超过1万件农作物的种子样本。2004年,随着《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生效。全球农作物多样性基金会开始与挪威政府构思一个更大规模的种子库。

  2006年6月,北欧五国的首相来到斯匹次卑尔根岛,宣告这个全球种子库启动。挪威政府为它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今年年初,工程人员开始在距海平面130米左右的半山腰开凿一条水平的隧道。这条隧道将深入山体达120多米。由于斯匹次卑尔根岛靠近北极且处于永冻带,隧道内的温度自然保持在零下6摄氏度。隧道的末端将挖出两个大贮藏室。来自各国的种子将被妥善包装好,然后进一步冷却到零下18摄氏度。

  它被福勒称为“地球上保存条件最好的”种子库。即便设备失效,这个种子库的温度也不至于立刻升高到让种子变质的程度。在通往贮藏室的隧道中设有两重防爆门,种子库的墙壁是厚达1米的钢筋水泥。建成之后,整个种子库将完全自动运行,没有常驻的管理人员。但是每年将有人来到这个种子库检查一次运行状况。其余的时间则由监控摄像机——还有在岛上出没的北极熊——负责保安工作。

  这个耗资300万美元的种子库将于今年9月建成,明年年底正式投入运行。届时,全球农作物多样性基金会将帮助各国把农作物或者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物种的种子送至该种子库保存。如果某一农作物在原产地灭绝,该国可以申请取出这种农作物的种子加以恢复。不过,它被非正式地称作“末日种子库”并不意味着它是一劳永逸的种子库。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德国植物遗传学和农作物研究所的安德列斯·格拉纳(Andreas Graner)指出,大部分种子经过20年就失去了活力。为了长期保存这些物种,种子需要定期更换。

  如果你有机会逛一逛南美洲国家玻利维亚的农贸市场,你可能会对司空见惯的土豆有了新的认识。在那里,你可以找到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土豆品种。这并不奇怪,因为南美洲是土豆的故乡。在那里你可以找到100多种野生土豆,有一些只有豆子那么大,还有一些含有毒素,不适合人类食用。

  这些形色各异的土豆中的一部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很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事实上,面临灭绝的不仅仅是南美洲的野生土豆,根据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的科学家今年5月公布的一项研究,花生、土豆和豇豆的野生亲缘物种在未来的数十年内都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

  CGIAR的科学家考察了原产于美洲的花生和土豆,以及原产于非洲的豇豆的野生亲缘物种在未来50年中的境况。后者是非洲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这些物种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民都很重要,”该研究的作者之一、生物多样性国际组织的安妮·雷恩(Annie Lane)说。

  考察结果发现,依据不同的气候变化预测,美洲100多种野生土豆将有最多13种灭绝,而51种野生花生最多会有31种灭绝。豇豆受到的影响较小,48种野生豇豆只有两种灭绝,但是野生豇豆生长的区域会缩小。这项研究于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公布,即将发表在一份学术杂志上。

  这组科学家解释说,气候变化对这些物种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和降雨量,而它们所处环境和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命运。例如生活在山地的物种可以迁移到更高的地方,从而抵消气候变化带来的变暖。花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较弱,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主要生活在平原,很难通过“登高”来降温。另一方面,花生的种子埋在地下较深的地方,这就限制了花生迁移的速度。

  “我们的结果预示,即便是对气候变化的程度进行最保守的估计,许多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物种——不仅仅是野生土豆、花生和豇豆——也很可能受到严重的威胁。”这项研究的另一位作者、国际热带农业中心(位于哥伦比亚卡利市)的安迪·贾维斯(Andy Jarvis)说。这些野生亲缘物种亟待收集和贮藏,然而“目前的种子库只保存了自然界野生物种多样性的一部分”。

  尽管气候变化会威胁农作物野生亲缘物种的生存,这并不意味着野生亲缘物种对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无用。雷恩解释说,气候变化的效应和野生亲缘物种的优势特性各有不同,从中总可以选出有益的特性用于农作物育种。

  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是由野生物种按照人类的喜好培育成的。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物种经常不适于人类食用,但是却保存了许多宝贵的特性。雷恩指出:“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物种用于正式的农作物改良项目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特别是用于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特性。”

  例如,土豆晚疫病(一种枯萎病)是一种困扰全世界农业的植物疾病,它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19世纪中叶,单一种植土豆的爱尔兰遭到了这种疾病的袭击,作为爱尔兰人主食的土豆大量死亡。这场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饥荒导致了约100万人死亡,更多的人背井离乡寻求生计。近年来,科学家把墨西哥和秘鲁的野生土豆的抗真菌特性引入了土豆栽培,从而遏制卷土重来的土豆晚疫病。

  野生亲缘物种还可以用于改善农作物耐环境压力的特性,例如增强小麦耐旱和水稻耐热的特性。“它们还被用于增强一些农作物的营养价值,诸如硬粒小麦的蛋白质成分、土豆的钙质以及西红柿的维生素A。”雷恩说。

  “数十年以来,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物种已经因为一系列的原因而受到威胁,这包括世界人口的增加及工业化、城市化和环境变化。种子基因库正是出于这些原因而建立起来,从而把农作物野生亲缘物种的种质资源收集和贮藏起来。”英国雷丁大学农业、政策与发展学院的院长理查德·埃利斯(Richard Ellis)教授告诉笔者。

  “气候变化是一个新近的因素,既凸显了农作物及其野生亲缘物种种质的脆弱性,也凸显了种子基因库保存种子供未来世代使用所担当的重要角色。”

  设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上的种子库只是拯救全球农作物多样性行动的一部分。今年4月,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宣布向全球农作物多样性基金会与联合国基金会的一个联合项目提供375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拯救发展中国家种子库保存的超过95%的濒危农作物多样性。这个项目还将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库,让世界各国的农作物育种专家可以搜索他们需要的农作物特性。

  全球农作物多样性基金会在关于此事的一份说明中指出,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是成功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它为新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原材料。“但是大多数这类多样性物种保存在发展中国家的基因库中,它们多年来受到资金短缺、轻视、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威胁。”

  

编辑 赵国栋 中国青年报
[进入IT论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