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IT浪潮 > 滚动新闻 正文
关键词:

柯达转型艰难完成 乐凯股改迟迟未定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5-31 07:57

  2007年5月28日,柯达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乐凯(S乐凯600135)再次发布关于股改的风险报告,称由于柯达方面的原因,公司悬而未决的股权分置改革一直未能进行。当年引以为豪的整合中国传统胶卷行业的投资,如今已经已成为柯达食之无味的鸡肋,对乐凯股改的反对也正反映了柯达在数码时代的尴尬和无奈。

  今年初,柯达宣布终于在连续8个季度亏损后首次实现了盈利,这个在传统影像时代以“黄盒子”(胶卷)名满天下的巨人,两年以来首次在数码转型中得到了喘一口气的机会。然而展望未来,经过三年来“断臂”、“割肉”式的调整,核心业务的行业竞争激烈,对转型即将完成的柯达来说,前景似乎仍不太明朗。

  今年1月,柯达再宣布了一向影响更重大的业务结构调整,将旗下医疗集团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向Onex公司出售,实现集中投资方向和提高财务灵活性的战略意图。与胶卷、数码相机等业务的调整不同,被整体出售的医疗影像业务是柯达的四大支柱之一,2006年的销售额近25亿美元、利润2.78亿美元,堪称柯达利润最高、业绩最优良的业务,其也在这项业务上也拥有相当重要的市场地位和知识产权资产。5月,柯达针对在中国的传统业务做出重组,宣布将关闭其中国厦门海沧工厂的胶卷生产线,并将这个传统胶卷工厂改造成为数码图文影像业务的工厂继续生产。

  经过3年的调整,柯达表示,转型进入2007年已接近尾声,柯达将在年内焕然一新、成为一家在数码市场中的新影像公司。

  也许是“船大难调头”、也许是传统基础与思维过于“牢固”,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这两个老对手相比,柯达的转型脚步显得慢许多,也似乎不如对手迈的脚步那般沉稳,关于未来的发展,也呈现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柯达“断腕”

  乐凯股改迟迟未定

  (乐凯股改进程受阻,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作为股东之一的柯达不愿继续在乐凯身上增加投资。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传统胶卷行业的下滑远远超过柯达预期,入资乐凯不能不说是一笔失败的投资。此前柯达也已经意识到并停止投资建设生产线,甚至希望从乐凯抽身而出;如今股改对价,需要柯达再为这笔失败的投资追加资金,显然让其难以接受。)

  2007年5月28日以前,S乐凯(600135)隔几个星期就会发布一份《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进展的风险提示公告》。其5月21日发布的公告称,目前乐凯未能进行股改的原因是乐凯集团与柯达公司合作的建设先进乳剂生产线项目(亦称AEC项目)尚未全面完工,依据合同约定乐凯向柯达公司转让公司股份总额7%的股权尚未实施,另外更重要的是,双方在对价方式上存在异议。

  受到传统影像产业萎缩而近况不佳的乐凯对股改有迫切的需求,股改可助其增加流通资金、增加重组机会。如今的股改进程受阻,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作为股东之一的柯达不愿继续在乐凯身上增加投资。

  2003年,柯达与乐凯达成合作协议,柯达以合计1亿美元左右的各种投资,收购乐凯胶片20%的股权,并协助乐凯进行业务改造和提升。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乐凯的20%股份被分为两部分售予柯达,柯达先以4500美元购得其中的13%股权(每股约人民币8.3元);另外的7%股权以换取的形式获得,到2006年4月,当柯达为乐凯建设的生产线完成交付,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将以其持有的保定乐凯新型材料有限公司98.84%股权的代价,换取剩下的7%乐凯股权。

  当时柯达对这笔“双赢”的投资可谓相当自豪:乐凯获得外资巨头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赢得到了新的发展机会,柯达更借助合资将竞争对手富士等挡在了中国的感光胶卷行业外、赢得了垄断大部分市场的机会。

  然而,由于市场变化过快,2004年开始,柯达不得已在中国全面向数码转型、收缩传统业务,也停止了对传统感光行业的投资。柯达这个在中国被称为得意之作的收购,如今却由于传统影像行业的迅速萎缩,伴随胶卷和相纸等业务成了柯达数码转型的包袱之一。

  如今过了合同约定的2006年4月期限超过一年,乐凯向柯达公司转让的7%的股权却未实施,且一再延搁。乐凯方面解释,原因在于相关项目的生产线得不到柯达的资金投入而未能完工。

  据乐凯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双方在股改对价上存在很大分歧,一直僵持不下,柯达方面的态度是不愿意支付对价,乐凯方面虽有股改的迫切需求,但大股东、乐凯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国资委则坚持不垫付对价。

  针对日前乐凯公告的股改风险提示,记者再次采访了乐凯董事会秘书李建新,其表示乐凯方面十分希望尽快实施股改,但目前股改进程没有时间表。当记者问及乐凯与柯达的分歧较大如何解决时,李建新反应甚大地表示“你应该去问他们怎么解决!”之后便表示不再接受采访,匆匆挂掉电话。

  对于乐凯股改问题,柯达全球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曾在去年9月向媒体表示,当年完全没有预料到今天的柯达股改,柯达当年提出收购时,100%股份全部是非流通股,双方签署的22个合同全部是基于非流通股的。

  “如果乐凯进行股改,所有合作的基础都变了。”叶莺当时称,“柯达退出乐凯或者不退出乐凯都有可能,但是肯定不会收购乐凯。”从其当时的表态看来,柯达已有意从中抽身,再对乐凯这笔投资追加资金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上海隆瑞投资顾问的分析师尹中余评价到,由于传统胶卷行业的下滑远远超过柯达的预期,入资乐凯不能不说是一笔失败的投资,此前柯达也已经意识到并停止投资建设生产线,甚至希望从乐凯抽身而出;如今股改对价,需要柯达再为这笔失败的投资追加资金,显然让其难以接受。

  海通证券一位资深证券分析师则认为,由于去年和今年中国股市走势强劲,如今乐凯在股票市场增长数倍,价格升至17元左右,即使相比当年柯达每股8.30元的收购价格也有近1倍的增长,柯达不应再犹豫而错过股改时机。“从目前中国股市走势以及股票投资的角度来看,如果按主流的10送3的对价方式估算,柯达需要对股改对价做出数千万美元的投入,但是待股改成功、禁售期过后,其持有20%的非流通股便可以出售套现,到时将会获得数倍于当初的收益。柯达也可以达成心愿,从传统影像行业中顺利撤出。”

  也有接近柯达的业内人士透露,其实柯达中国方面也正在犹豫,而且对目前的情况很无奈。一方面他们也有从总部争取资金,尽快完成股改、回收投资获得收益的想法,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与中国的文化法律体系不同、对中国股改的不理解,加上柯达正极力向数码转型,得到总部同意的难度十分大。

  断臂割肉式转型艰难完成

  (2005年7月,在新任CEO彭安东的带领下,柯达宣布大幅增加裁员力度,对公司的主营业务进行“手术”。医疗影像集团被出售,消费数码影像集团大量收缩传统产品的生产,并将数码相机业务制造外包。经过一系列“割肉自救”式的重组和调整,柯达成功地把业务重心放在了数码领域,但重组调整也令其收入和利润骤减,元气大伤。)

  1998年-2003年,当柯达还沉醉在传统影像领域“独孤求败”之时,被数码时代的来临、传统业务的急剧萎缩打了个措手不及,业绩不断滑坡。从2004年1月开始,柯达宣布全面向数码领域转型,并针对数码转型不断地进行业务重组和结构调整,同时全球裁减1.5万个职位,重组费用高达34亿美元。

  然而柯达在改革了一年多后发现,传统观点根深蒂固的“老柯达人”难以带领公司在数码时代完成蜕变。于是在2005年5月,柯达董事会将彭安东推上CEO的位子,在这位来自惠普的“强势改革者”的带领下,柯达在2005年7月便宣布增加裁员人数10000人,总裁员高达2.5万人,还对公司的主营业务进行“手术”,开始了各种“壮士断臂”、“割肉自救”式的重组和调整。

  2005年8月,上任不久的CEO彭安东宣布,为了应对市场对民用胶卷和相纸需求的急速下降,柯达将采取行动以整合全球生产运营,真正拉开了柯达业务彻底重组的大幕。主要措施包括,整合北美市场的彩色相纸生产,涉及包括位于科罗拉多州以及英国的工厂;缩减中国厦门工厂的民用胶卷、相纸及一次性相机产量。

  2006年8月,柯达宣布对重头数码业务进行调整,将数码相机的设计、生产、物流等制造环节分拆出售给著名电子制造商伟创力,仅保留高端研发与销售的环节。根据协议,柯达将分拆其全部数码相机制造所需业务给伟创力,包括装配、生产和测试,自己则将继续掌管其高级别领域的系统设计。对此柯达解释称,分拆数码相机制造业务旨在进一步提高消费数码业务运营模式中数码产品利润率和效率,也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高级研发以及那些能带来最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

  2007年1月,柯达再宣布了一向影响更重大的业务结构调整,将旗下医疗集团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向Onex公司出售,实现集中投资方向和提高财务灵活性的战略意图。与胶卷、数码相机等业务的调整不同,被整体出售的医疗影像业务是柯达的四大支柱之一,2006年的销售额近25亿美元、利润2.78亿美元,堪称柯达利润最高、业绩最优良的业务,其也在这项业务上也拥有相当重要的市场地位和知识产权资产。出售这项最优质的资产对柯达来说无疑是更惨烈的“壮士断臂”,尽管短期内通过交易获得了大量流动资金,提高了自身的财务灵活性,甚至可以将负债减少一半,扭亏进程大大加快;长远来说,柯达则永远损失了相当大而且相当稳定的一部分收入和利润。

  2007年5月,柯达针对在中国的传统业务做出重组,宣布将关闭其中国厦门海沧工厂的胶卷生产线,并将厂房土地、厂区公用设施等资产转让给厦门市土地开发总公司,以回租的方式,将这个传统胶卷工厂改造成为数码图文影像业务的工厂继续生产。成立于1998年的柯达厦门工厂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彩色胶卷生产线,也是柯达公司在亚洲最大的感光材料生产基地。柯达表示,厦门海沧厂区的资产重组,是柯达全球战略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

  经过3年的调整,柯达表示,转型进入2007年已接近尾声,柯达将在年内焕然一新、成为一家在数码市场中的新影像公司。

  然而,柯达的四大业务集团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也从当年的“巨人”变成了“常人”。四大业务集团中,医疗影像集团被出售;消费数码影像集团做出了大量收缩传统产品的生产、并将数码相机业务制造外包的调整;胶卷及冲印系统集团的业务也因为冲印量减小、竞争加剧而萎缩;柯达转型后,地位和业务得到提升的只有商业图文影像集团(印刷、打印等业务为主)。

  柯达CEO彭安东对此承认,“柯达将变为一家依赖于单一盈利业务模式的‘小’公司”,专注于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图文影像两个领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过一系列“壮士断臂”、“割肉自救”式的重组和调整,柯达成功把业务重心放在了数码领域,但这系列的重组调整也令其收入和利润骤减、元气大伤。

  柯达转型落后两大对手

  (“应该说柯达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各项业务尤其数码业务正在增长,”中国影像行业研究中心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评价,“但是柯达目前的两个业务重心——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图文影像,都面临着剧烈的行业竞争,两大对手富士何柯尼卡美能达已经走上反弹增长的道路,而柯达的发展前景还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从财报和业务结构上分析可见,2006年当柯达还在转型和亏损的漩涡中挣扎时,其在传统时代的两大对手富士和柯尼卡美能达已经转型完成,走上了反弹增长的轨道。

  富士在2006财年,由于数字医疗映像产品、印刷版材及平板液晶显示材料、彩色多功能一体机销售的明显增长,其2006财年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4.3%、达235.8亿美元,营业利润达9.5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0.5%。除去结构调整、胶卷部门裁员等的转型调整的支出,富士2006财年的净利润为2.9亿美元。

  柯尼卡美能达在2006年退出了胶卷和相机等影像业务(胶卷和相机),导致其2006财年的销售额比上年减少3.8%,降至87.09亿美元;不过由于转型迅速,加上彩色一体机、平板液晶显示材料以及DVD激光头等的销售业绩良好,其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最高纪录,更由上年的4.6亿美元净亏损转为盈利6.32亿美元。

  对比之下,柯达2006年销售额为132.7亿美元,比2005年下降了7%;净亏损达6亿美元,所幸亏损幅度较2005财年的13.54亿美元减少了近半。此外,如果不计业务重组、裁员等带来的转型支出,柯达2006财年各项业务均实现了盈利,尤其数码业务的表现出增长的势头。

  对于未来的经营前景,柯达也远不如对手明确。由于传统胶卷业务持续下滑,加上业务支柱之一的2007财年医疗影像集团被出售,预计柯达2007财年的销售额会有较大的下降,目前其首要任务仍将侧重在“获得净现金”、“数码业务收入以及利润增长”上。

  富士则预计在2007财年,将继续集中经营资源投入以平板液晶显示屏为首的高性能材料、医疗生命科学、印刷、光学元器件、办公设备等高成长性领域和新兴事业领域,新事业的扩大加上结构改造所取得的良好效果,2007财年的销售收入及营业利润将双双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247.83亿美元和17.39亿美元的水平。

  柯尼卡美能达也将业务集中在了办公设备、液晶面板材料和硬盘底板等电子材料等更具竞争力和市场前景业务上,其预计2007财年的销售额将增长1.7%、达88.56亿美元,营业利润将增长1.0%、达8.9亿美元。

  对话

  柯达全球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

  “柯达转型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

  经历了3年的转型、处于最后阶段的柯达仍要面对业界的种种质疑。日前,柯达全球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传统业务不是柯达的包袱”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关于乐凯股改,柯达为何持反对意见?股改对价意味着要投入资金和承担义务,柯达的反对是否意味着其在转型即将完成的阶段不愿继续在传统行业做出投入?

  叶莺:由于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这个问题我暂时不能详细回答。作为这个项目的柯达方负责人,我可以说我们已经认真地执行了合作合同;作为代表柯达的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我也是在媒体报道上看到的该公告,我们正在就公告中与柯达相关的部分内容与乐凯沟通查询。

  南都:业界认为,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柯达的转型脚步较慢,而且目前关于发展的策略和前景尚未十分明确。你们自己如何评价柯达的数码转型?是否因为柯达的传统包袱实在太大导致转型落后于对手?

  叶莺:我们的转型一直在预定的轨道上,转型的策略和前景也十分明确。转型是永不休止的,转型是没有终点的。柯达要不停地走,不停地变,不仅仅是跟着潮流,更要带领新的革命。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进入到21世纪,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并不是新世纪中国的包袱,而是历史的积累、沉淀,是一种巨大的财富。传统行业和柯达在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柯达的骄傲,转型并不意味着以往的业务和成绩成了"包袱"。恰恰相反,这些业务为我们的转型提供了基础和平台。例如,柯达在中国的8000多家快速彩色冲印门店中,已经有2000多家完成了数码改造,这些门店能够提供数码打印及其他多媒介影像输出服务。

  此外,传统影像在过去的几年中带来大量的现金,帮助柯达重新布局数码影像,包括收购、重组,功不可没。传统影像现在还有市场需求,我们也会继续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柯达的优势在终端输出”

  南都:在转型即将完成阶段,目前柯达的业务重心是否放在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图文影像上?是否担心出售医疗影像业务会令柯达失去一大支柱?

  叶莺:民用和专业影像以及图文影像在我们的业务比重中越来越大。随着数码转型的深入,我们也更着重于数码领域的研发上。例如我们设在上海的柯达亚太区产品开发中心不仅仅侧重于中国和亚洲地区,更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全面的、创新的影像解决方案。

  在数码时代一个企业要取得成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你只有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强,才有机会成功。这也是我们出售医疗业务的根本原因——因为柯达不是医疗领域的最强者,而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继续投入到这一领域的发展。回顾柯达13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优势是在材料科学和影像科学领域,在这些领域柯达拥有无数的专利和技术,因此我们只有专注于这些领域的发展,才能让公司变得更强,更快。

  谈到专利技术,作为胶片、相纸和数码技术的早期投资者,柯达积累了颇为可观、价值极高的知识产权,也愿意同中国企业在尊重柯达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进行广泛交流合作。

  南都:柯达目前两大业务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图文影像的行业竞争极为激烈,柯达如何评价目前柯达所处的形势?未来的发展又有什么预期?

  叶莺:柯达是一个有准备的公司,我们已经准备了上百年。柯达百年的基业,造就了我们今天不可能失败的地位。而这个地位是什么?这个地位,是我们扎实地站在影像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接处和融合点。这是独一无二的制胜地位,将是我们再创柯达新辉煌的保证。今天柯达旗下的13种以上的产品都享有市场第一到第三的地位。而这个地位正是影像科学与材料科学交融的定位。这些产品的业务,正在日以继夜地成长。

  柯达并没有把数码化作为转型的目标,我们始终是影像公司。柯达的目标从来不是去卖数码相机,不是去生产打印机,而是要把我们在传统成像和输出方面的领导地位继续扩大到数码影像领域,提供可靠、实惠、普及的全方位的数码影像解决方案。目前没有哪个公司在这方面能超过我们,终端的输出是柯达的优势所在:能够在打印设备、网上冲印以及社区连锁冲印等输出领域全面铺盖。

  柯达不仅在相纸、墨水、OLED等方面享有多项专利,更运用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将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领域,例如在今年二月初推出了具有颠覆性技术的喷墨打印机等。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黄懿

编辑 赵海涛 南方都市报
[进入IT论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