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IT浪潮 > .com评论 正文
关键词:

关于互联网社会的无名氏定理


http://www.enorth.com.cn  2006-12-12 16:49

  到目前为止,我还是对一些地方的互联网实名登记制度持批评态度。不过我赞成互联网社区自觉管制自己行为的制度。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互联网社会的严重问题,当然是所谓“identity”即身份问题。自由讨论的社区,每一潜在对话者都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这一奈特(1942)论点的必要前提,我认为,是每一个人的行为没有“负外部性”。否则,社区可以根据与负外部性成正比的方式设置“准入”限制。但这一限制本身应是自由讨论的结果之一。

  以上观点,在真实社会中早已被社会实践确认了。但未必适用于虚拟社会。最根本的理由在于,仍引述奈特(1942、1944)的看法:在任何群体内,被认为有能力参与社会交往的那些人,他们的共识决定了什么样的人具备了参与社会交往的资格。换句话说,这里出现的是一种因果循环:你具备了准入资格,是因为你达到了被群体内有能力的人关于能力所达成的共识标准,那些有能力的人为什么是“有能力的”?因为他们也达到了关于能力的共识标准。而这一标准是已经达到这一标准的人们达成的共识。

  上述的因果循环是真实的,在任何“逻辑”框架内都表现为循环,故它必须被置于“历史”框架内,才不会表现为循环。在上面的分析中,“能力”特指具备某种道德素养的人的自我控制与相互尊重的能力。而“历史”,特指这些有能力的人相互交往的历史,必须是有身份可以被他人识别和记忆的交往历史。如果每一次登录,我都改换身份,那么,如何辨识我的“历史”呢?或许可以根据我的文字风格。不过,这风格又需要有自洽的历史,否则无从形成它自身。

  网络社会(虚拟社会)的核心困难,这样看来就是:没有可靠的身份识别信号,从而人们无法确立关于交往能力(包括道德素养)的恰当的准入限制。于是,仅当行为不发生负外部性时,这一网络社会是可以维持的。否则,任何网络社会都难以长期存在。我把这一定理称为“关于互联网社会的无名氏定理”。

编辑 赵国栋
[进入IT论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