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IT浪潮  >  硬件  >  CPU|内存|硬盘  >  新品
关键词:

不可磨灭的记忆 CPU发展史经典回顾[图]


http://www.enorth.com.cn  2005-11-23 13:53
  今天,我们可以舒适在坐在电脑前看电影、听音乐,通过互联网寻找资料,与远方的朋友进行视频聊天,又或者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购买一本杂志、一款自己心仪的MP3播放器,一切都显得那么随意和悠然自得 。但是大部分人却都没想过,能够有如此幸福生活,是多少人前赴后继,作出了可歌可泣贡献才得到的。

  昨天晚上,一IT界著名的朋友跟笔者说“你每天都喝水,那你有没考虑过水厂和水龙头的关系怎么样的?”。确实,也许并非每个朋友都对IT和其中发生的事情感兴趣,但是曾经发生的事情和有过的经历,却可以让我们 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了解成功人的历史,更可让我们受益菲浅。

  现在就让笔者带大家去回顾一下,这有趣而又激励人心的辉煌历史。

关于CPU的基础知识:CPU的常识

  第一篇跟大家介绍的是PC里面的心脏: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被称呼为中心处理器或者Microprocessor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心脏对于人一样。实际上,处理器的作用和大脑更相似,因为它负责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数据,而主板芯片组则更像是心脏,它控制着数据的交换。CPU的种类决定了你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CPU的速度决定了你的计算机有多强大,当然越快、越新的CPU会花掉你更多的钱。  

  CPU从最初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四位微处理器、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

  如今,Intel的CPU和其兼容产品统治着微型计算机——PC的大半江山,但是除了Intel或AMD的CPU,还是你可能听说过的其他一些CPU,如HP的PA-RISC,IBM的Power4和Sun的UltraSparc等,只是它们都是精简指令集运算(RISC)处理器,使用Unix的专利操作系统,例如IBM的AIX和Sun的Solaris等。

  虽然设计方式和工作原理的过程有区别,但不同处理器依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外表看来,CPU常常是矩形或正方形的块状物,通过密密麻麻的众多管脚与主板相连。不过,你看到的不过是CPU的外衣——CPU的封装。而内部,CPU的核心是一片大小通常不到1/4英寸的薄薄的硅晶片(其英文名称为die,核心)。在这块小小的硅片上,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晶体管,它们好像大脑的神经元,相互配合协调,完成着各种复杂的运算和操作。


左边是揭了盖可以看到核心的处理器

  硅能成为生产CPU核心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因为其分布的广泛性和价格便宜。此外,硅可以形成品质极佳的大块晶体,通过切割,得到直径8英寸甚至更大而厚度不足1毫米的圆形薄片——晶片(也叫晶圆)。一片晶片可以划分切割成许多小片,每一小片就是一块单独CPU的核心。当然,在切割之前有许多处理过程要做。

  Intel发布的第一颗处理器4004仅仅包含2000个晶体管,而目前最新的Intel Pentium 8400EE处理器包含超过2.3亿万个晶体管,集成度提高了十万倍,这可以说是当今最复杂的集成电路了。与此同时,你会发现单个CPU的核心硅片的大小丝毫没有增大,甚至变得更小了,这就要求不断地改进制造工艺以便能生产出更精细的电路结构。如今,最新的处理器采用的是0.065微米技术制造,也就是常说的0.065微米线宽。

840EE+HT(左边)65nm(右)

    Pentium 840EE处理器采用90nm制程的Smithfield核心,每核心1MB二级缓存,800MHZ的FSB,支持EDB防毒和EMT64T,可以搭配64位WinXP,90纳米制程,206平方毫米芯片面积,2.3亿晶体管。Pentium 4 643 (3.2GHz)采用65nm工艺的CedarMill,集成2MB二级缓存,单核心,支持HT、EM64T,VT。

  需要说明的是,线宽是指芯片上的最基本功能单元——门电路的宽度,因为实际上门电路之间连线的宽度同门电路的宽度相同,所以线宽可以描述制造工艺。缩小线宽意味着晶体管可以做得更小、更密集,可以降低芯片功耗,系统更稳定,CPU得以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下,而且在相同的芯片复杂程度下可使用更小的晶圆,于是成本降低了。

  随着线宽的不断降低,以往芯片内部使用的铝连线的导电性能将不敷使用,AMD在其K7系列开始采用铜连线技术。而现在这一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于CPU的基础知识:CPU的制造过程

  • 切割晶圆

   所谓的“切割晶圆”也就是用机器从单晶硅棒上切割下一片事先确定规格的硅晶片,并将其划分成多个细小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将成为一个CPU的内核(Die)。

  • 2.影印(Photolithography)

    在经过热处理得到的硅氧化物层上面涂敷一种光阻(Photoresist)物质,紫外线通过印制着CPU复杂电路结构图样的模板照射硅基片,被紫外线照射的地方光阻物质溶解。

  • 3.蚀刻(Etching)

  用溶剂将被紫外线照射过的光阻物清除,然后再采用化学处理方式,把没有覆盖光阻物质部分的硅氧化物层蚀刻掉。然后把所有光阻物质清除,就得到了有沟槽的硅基片。

  • 4.分层

  为加工新的一层电路,再次生长硅氧化物,然后沉积一层多晶硅,涂敷光阻物质,重复影印、 蚀刻过程,得到含多晶硅和硅氧化物的沟槽结构。

  • 5.离子注入(IonImplantation)

  通过离子轰击,使得暴露的硅基片局部掺杂,从而改变这些区域的导电状态,形成门电路。接下来的步骤就是不断重复以上的过程。一个完整的CPU内核包含大约20层,层间留出窗口,填充金属以保持各层间电路的连接。完成最后的测试工作后,切割硅片成单个CPU核心并进行封装,一个CPU便制造出来了。

  

 关于CPU的基础知识: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 主频

  即CPU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这是我们最关心的,我们所说的3.2GHz、2.0GHz等就是指它,一般说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就越快,整机的就越高。不过现在AMD都采用了更加模糊的命名方式,企图让消费者淡化以主频率计算性能的观念。比如Athlon 3000+,它的频率有可能是2.20GHz,也有可能是2.0GHz 。Intel 则采用了Pentium 643这种更易让人眼花缭乱的命名方式,一般人不查参数,很难记得它的意义。

  • FSB前端总线

  即CPU的外部时钟频率,由电脑主板提供,以前一般是133MHz,目前Intel公司最新的芯片组i925XE芯片组使用1066MHz的FSB。

  • 内部缓存(L1 Cache)

  封闭在CPU芯片内部的高速缓存,用于暂时存储CPU运算时的部分指令和数据,存取速度与CPU主频一致,L1缓存的容量单位一般为KB。L1缓存越大,CPU工作时与存取速度较慢的L2缓存和内存间交换数据的次数越少,相对电脑的运算速度可以提高。

  • 外部缓存(L2 Cache)

  CPU外部的高速缓存,现在处理器的L2 Cache是和CPU运行在相同频率下的(以前P2 P3的二级缓存运行在相当于CPU频率一半下)。

  其它的还有封装技术、接口技术、、制造工艺、指令集等就不再详细解释,不然就是写书而不是写文章了。不如如果这系列文章可以持续写下去的话,以后便好好跟大家再交流一下。

远去的历史:微处理器发展的第一阶段

  讲完了一些技术的简单内容,现在就带大家去看看CPU是怎样从无到有,并且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根据大家的记忆,笔者把它分为了几个发展阶段。注意,这并非按照教科书去分,而是我们的记忆。


Intel公司成立于1968年,格鲁夫(左)、诺依斯(中)和摩尔(右)是微电子业界的梦幻组合


 

  

  Intel 4004

  1971年1月,Intel公司的霍夫(Marcian E.Hoff)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枚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标志着第一代微处理器问世,微处理器和微机时代从此开始。因发明微处理器,霍夫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列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7位科学家”之一。

  4004当时只有2300个晶体管,是个四位系统,时钟频率在108KHz,每秒执行6万条指令(0.06 MIPs)。功能比较弱,且计算速度较慢,只能用在Busicom计算器上。

格鲁夫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1971年11月,Intel推出MCS-4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4001 ROM芯片、4002 RAM芯片、4003移位寄存器芯片和4004微处理器),其中4004(上图)包含2300个晶体管,尺寸规格为3mm×4mm,计算性能远远超过当年的ENIAC,最初售价为200美元。

Intel 8008

  1972年4月,霍夫等人开发出第一个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由于8008采用的是P沟道MOS微处理器,因此仍属第一代微处理器。

  Intel 8080 ,第二代微处理器

  1973年8月,霍夫等人研制出8位微处理器Intel 8080,以N沟道MOS电路取代了P沟道,第二代微处理器就此诞生。主频2MHz的8080芯片运算速度比8008快10倍,可存取64KB存储器,使用了基于6微米技术的6000个晶体管,处理速度为0.64MIPS。

  

  摩尔定律

  摩尔预言,晶体管的密度每过18个月就会翻一番,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Altair 8800

  1975年4月,MITS发布第一个通用型Altair 8800,售价375美元,带有1KB存储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76年,Intel 发布8085处理器


 

  当时,Zilog、Motorola和Intel在微处理器领域三足鼎立。Zilog公司于1976年对8080进行扩展,开发 出Z80微处理器,广泛用于微型计算机和工业自动控制设备。直到今天,Z80仍然是8位处理器的巅峰之作,还在各种场合大卖特卖。CP/M就是面向其开发的操作系统。许多著名的软件如:WORDSTAR 和DBASE II都基于此款处理器。

  WordStar

  处理程序WordStar是当时很受欢迎的应用软件,后来也广泛用于DOS平台。

曾经的辉煌代表产品:


Apple Ⅰ

  1976年3月,Steve Wozniak和Steve Jobs开发出微型计算机Apple I,4月1日愚人节这天,两个Steve成立了Apple计算机公司。

Apple II

  1976年:一些离开了Motorola公司的部分工程人员自组成立MOS Technology公司,并且开发出了6502处理器。它的位宽为8bit,频率只有1MHz,并且无协处理器。但它是IBM PC机问世之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微型计算机Apple II(苹果机)的CPU。Apple II是第一个带有彩色图形的个人计算机,售价为1300美元。Apple II及其系列改进机型风靡一时,这使Apple成为微型机时代最成功的计算机公司。

Intel 8086

  1978年6月,Intel推出4.77MHz的8086微处理器,标志着第三代微处理器问世。它采用16位寄存器、16位数据总线和29000个3微米技术的晶体管,售价360美元。 不过当时由于360美元过于昂贵,大部分人都没有足够的钱购买使用此芯片的电脑,于是 Intel 在1年之后,推出4.77MHz的8位微处理器8088。IBM公司1981年生产的第一台电脑就是使用的这种芯片。这也标志着x86架构和IBM PC 兼容电脑的产生。     

  发布的时候,8086的时钟频率有4.77,8和10MHz 三个版本,包括了具有300个操作的指令集。其中8MHz 版本包含了大约28,000个 晶体管,具备0.8 MIPs 的能力。

当Bill Gates崭露头角时,昔日校友正在哈佛上二年级

“让每个家庭每张桌子上都放一台电脑。”

  1979年6月1日,Intel推出4.77MHz的准16位微处理器8088,它是8086的廉价版本,价格为大众所接受。在性能方面,它在内部以16位运行,但支持8位数据总线,采用现有的8位设备控制芯片,包含29000个3微米技术的晶体管,可访问1MB内存地址,速度为0.33MIPS。

Intel 8088电路

  同年9月,Motorola推出M68000 16位微处理器,它因采用了68000个晶体管而得名。该处理器主要供应Apple公司的Macintosh 和Atari 的ST系列电脑上。后继版本的处理器,包括68020则被使用在Macintosh II 机型。

Microsoft的秘密交易

  1980年10月,Microsoft把握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IBM在秘密进行代号为“跳棋计划”的开发项目(第一台IBM PC)过程中,向Microsoft提出采购一套操作系统。Paul Allen抓住机会与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的Tim Patterson签约,向其支付了不到10万美元,获得了其DOS操作系统的版权并进行了一些修改,从而做成了与这个神秘客户(IBM)的大买卖。

    今天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仍然兼容DOS,这个系统对于老一代电脑用户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IBM PC创造历史

  早在1980年7月,一个负责“跳棋计划”的13人小组秘密来到佛罗里达州波克罗顿镇的IBM研究发展中心,开始开发后来被称为IBM PC的产品。一年后的8月12日,IBM公司在纽约宣布第一台IBM PC诞生,这个开创计算机历史新篇章的时刻,迄今正好25年。

  第一台IBM PC采用了主频为4.77MHz的Intel 8088,操作系统是Microsoft提供的MS-DOS。IBM将其命名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不久“个人电脑”的缩写“PC”成为所有个人电脑的代名词。IBM原来预计在一年中售出241683台PC,然而用户的需求被大大低估了,实际上一个月的订货量就超出了预计。 

  1981年:80186和80188发布。这两款微处理器内部均以16位工作,在外部输入输出上80186采用16位,而80188和8088一样均是采用8位工作。这是一颗性能介于8088,80286之间的的CPU。但事实上80186从来都没有在PC中应用,它仅仅存在于一个小范围的圈子中,作为一个小型的控制器出现,哪怕是今天。从这个时候起,AMD公司已经开始生产80186 CPU了。

  1982年2月1日:在80186发布后的几周,80286就发布了。80286处理器集成了大约13.4万个晶体管,最大主频为20MHz,采用16位资料总线和24位位址总线。与8086相比,80186/80188增强了部分软硬件功能 80286增加了实存(24位地址)和虚拟存储器管理,可以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下工作,一种叫实模式,另一种叫保护方式。80286开始正式采用一种被称为PGA的正方形包装。

Intel 80386

  1985年10月,Intel推出16MHz 80386DX微处理器(最高33MHz 主频),可以直接访问4G字节的内存,并具有异常处理机制;虚拟86模式可以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加强多任务处理能力。 80386的广泛应用,将PC机从16位时代带入了32位时代。此外它还具有比80286更多的指令集。发布时,80386的最快速版本的主频为20MHz,具备6.0 MIPs ,包含275,000个晶体管。

  当时,IBM已经收到大量286机器的订单,不愿立即转向386,同时IBM担心长期受制于Intel芯片,开始暗中开发自己的处理器,所以对是否采用386芯片不置可否。Compaq乘机而上,推出386芯片的电脑,迅速占领了市场。

  1988年6月16日:80386SX 发布,它是80386DX的廉价版本,只有16-bit总线宽度。

  

依稀的记忆:我们曾有过第一次亲密接触

  前面的处理器我们都积少接触,接下来的,也许大家就比较清楚了,因为我们第一次接触的,就是此类处理器。


Intel 486

  CPU更新速度加快,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兼容机厂商。

  1989年4月,Intel推出25MHz 486微处理器。1989年5月10日: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英特尔推出。这款经过四年开发和3亿美 元资金投入的芯片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首次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 晶体管,使用1微米的制造工艺。其实486就是80386+80387协处理器+8KB一级缓存,是超级版本的386。

  Compaq由于持有大量386订单而对采用Intel 486犹豫不决,Dell趁机推出了自己的486整机,并通过直销模式在兼容机市场后来居上。1991年,25岁的Michael Dell成为《财富》全美500家大企业中最年轻的总裁。1995年,Dell进入全球个人电脑5强行列。

  1991年5月22日:80486 DX 的廉价版本80486 SX 发布,它和DX的区别是没有整合FPU。

Pentium浮出水面

  1993年3月22日: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 CPU问世,为了摆脱486时代微处理器名称混乱的困扰,英特尔公司把自己的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奔腾)以区别AMD和Cyrix的产品。AMD和Cyrix也分别推出了K5和6x86微处理器来对付芯片巨人,但是由于奔腾微处理器的性能最佳,英特尔逐渐占据了大部分市场。Pentum 处理器的性能接近主要的RISC CPU并兼容80x86,同时继承了长期积累下来的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庞大软件资源。

  Pentium最初级的CPU是Pentium 60和Pentium 66,分别工作在与系统总线频率相同的60MHz和66MHz两种频率下,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倍频设置。

  • 1994年3月7日:Intel 发布90和100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 1994年10月10日:Intel 发布75MHz 版本的Pentium 处理器

  • 1995年3月27日:Intel 发布120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 1995年6月1日:Intel 发布133MHz 版本Pentium 处理器

Pentium Pro

  Intel推出Pentium Pro微处理器,采用了一种新的总线接口Socket 8。新的处理器对多媒体功能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1995年11月1日,Intel推出了Pentium Pro处理器。Pentium Pro的工作频率有150/166/180和200MHz四种,都具有16KB的一级缓存和256KB的二级缓存。它是基于Pentium 完全相同的指令集和兼容性,达到了440 MIPs 的处理能力和5.5 M个晶体管。这几乎相当于比4004处理器的晶体管提升了2400倍。值得一提的是Pentium Pro采用了“PPGA” 封装技术。即一个256KB的二级缓存芯片与Pentium Pro芯片封装在一起 ,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部总线互连,处理器与高速缓存的连接线路也被安置在该封装中,这样就使高速缓存能更容易地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

  例如Pentium Pro 200MHz CPU的L2 Cache就是运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与处理器相同的频率上,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CPU技术的一个创新。Pentium Pro的推出,为以后Intel推出PⅡ奠定了基础。

  • 1996年1月4日:Intel 发布150&166 MHz Pentium 处理器,包括了越3.3M 个晶体管

  • 1996年10月6日: Intel 发布200MHz Pentium 处理器

Intel Pentium MMX 

  1997年1月8日:Intel在1996年推出的Pentium 系列的改进版本,内部代号P55C,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Pentium MMX 。Pentium MMX在原Pentium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增加了片内16KB数据缓存和16KB指令缓存,4路写缓存以及从Pentium Pro、Cyrix而来的分支预测单元和返回堆栈技术,特别是新增加的57条MMX多媒体指令。

  MMX技术是Intel最新发明的一项多媒体增强指令集技术,它的英文全称可以翻译成“多媒体扩展指令集”。使得Pentium MMX即使在运行非MMX优化的程序时也比同主频的Pentium CPU要快的多。57条MMX指令专门用来处理音频、视频等数据,这些指令可以大大缩短CPU在处理多媒体数据时的等待时间,使CPU拥有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MMX CPU比普通CPU在运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时,处理多媒体的能力提高了60%左右。MMX技术开创了CPU开发的新纪元。

  Pentium MMX系列的频率只有三种:166MHz、200MHz、233MHz,一级缓存从Pentium的16KB增加到了32KB,核心电压2.8v,倍频分别为2.5、3、3.5。插槽都是Socket 7。

  与此同时,作为Intel的主要竞争对手,AMD也发布了AMD-K6-MMX 处理器,包含相近的指令集,从而导致了一连串的法律纠纷。

  1997年4月7日 。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II处理器。内部集成了750万个晶体管,并整合了MMX指令集技术。此时,英特尔 Pentium II架构已经从Socket 7转成Slot 1,并首次引入了S.E.C封装(Single Edge Contact)技术,将高速缓存与处理器整合在一块PCB板上。Slot 1的Pentium II晶体管数为900万,并且具有两种版本的核心:Klamath与Deschutes。

  

同时代竞争的是AMD的K6II,这时候的口碑也相当不错

  • 1997年6月2日: Intel发布233MHz Pentium MMX

  • 1998年2月:Intel 发布333MHz Pentium II 处理器,开发代号为Deschutes,并且首次采用了0.25微米制造工艺,在低发热量的情况下提供比以前产品更快的速度。

  • 1999年2月22日:AMD 发布K6-III 400MHz 版本,在一些测试中,它的性能超越了后来发布的Intel Pentium III 。它包括了23M 晶体管,并且基于100MHz Spuer socket7 主板,与那些使用66MHz 总线的芯片相比,性能的提升是卓越的。

一起走过的日子:淘汰的记忆

  以下部分处理器是我们曾经用过的,最后却远远地抛进了淘汰的行列,对于有两台甚至多台电脑的朋友来说,印象尤其深刻。因为电脑和电视不同,它的特点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升级。

  当然,目前仍有部分用户还在使用这些产品。


Intel向网络看齐 ,发布Pentium III 

  1999年1月,Intel推出奔腾III处理器,它采用0.25微米制造工艺,拥有32K一级缓存和512K二级缓存(运行在芯片核心速度的一半下),包含MMX指令和Intel自己的“ 3D”指令SSE,最初发行的PIII有450和500MHz两种规格,其系统总线频率为100MHz。此外其身份代码还可通过Internet读取。 

  Intel的主要对手之一AMD加紧跟进的步伐,于同年8月发布Athlon处理器。10月,在微处理器论坛会议上,Intel宣布了代号为麦赛德(Merced)的处理器的正式名称Itanium(安腾)。

  1999年10月,Intel推出了基于0.18微米工艺制造的Pentium III处理器,这款Pentium III处理器有256K在二级高速缓存,代码名为Coppermine。Coppermine以733MHz登台。随着工艺尺寸从0.25微米减少到0.18微米,不仅提高了Pentium III处理器的时钟速度,也使的Intel在技术上能够推出了集成的二级高速缓存。虽然集成的二级高速缓存只有老式Pentium III处理器的一半,但在处理器全速下运行,性能仍有显著提高。

  其后Intel推出了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作为Pentium II Xeon的后继者,除了在内核架构上采纳全新设计以外,也继承了Pentium III处理器新增的70条指令集,以更好执行多媒体、流媒体应用软件。除了面对企业级的市场以外,Pentium III Xeon加强了电子商务应用与高阶商务计算的能力。Intel还将Xeon分为两个部分,低端Xeon和高端Xeon。其中,低端Xeon和普通的Coppermine一样,仅装备256KB二级缓存,并且不支持多处理器。这样低端Xeon和普通的Pentium III的性能差距很小,价格也相差不多;而高端Xeon还是具有以前的特征,支持更大的缓存和多处理器。

  • 1999年11月29日:AMD 发布了Athlon 750MHz ,在主频和性能上超过Intel 。

  • 2000年3月6日 : AMD 发布Athlon 1GHz

  • 2000年3月8日: Intel 限量供应1GHz Pentium III 处理器

Intel和AMD炽手可热的花旦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目前炽手可热的处理器,Intel 的Pentium IV 和AMD Athlon64 。虽然按照发布时间来说,Athlon64 要比Pentium IV 迟一个时代(Pentium IV 发布时间是2000年11月,而Athlon64 则是2003年9月),但Pentium IV 经过了几年的的换芯,性能也获得了显著提升。

  此外在Intel和AMD 的发展版图上来说,它们是竞争对手,而且现在都加入了64-bit和双核等等技术特性,以下对它们进行比较详细的解释。   

  1、Pentimu 4技术解释

  2000年11月21日,Intel 在全球同步发布了其最新一代的微处理器—Pentium4(奔腾4)。Pentium4处理器原始代号为 Willamette,采用0.18微米铝导线工艺,配合低温半导体介质(Low-Kdiclcctric)技术制成,是一颗具有超级深层次管线化架构的处理器。

  Pentium 4处理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抛弃了Intel沿用了多年的P6结构,采用了新的 NetBurst CPU结构 。NetBurst结构具有不少明显的优点:20段的超级流水线、高效的乱序执行功能、2倍速的ALU、新型的片上缓存、SSE2指令扩展集和400MHz的前端总线等等


  • 新的处理器系统总线( FSB)

  英特尔近来在前端系统总线(FSB)方面一直不敌AMD:Pentium Ⅲ最高为133MHz的FSB和内存频率(外频);而AMD雷鸟用的 是100MHz的内存频率(外频)和266MHz的FSB(类似于CPU倍频的方式来连接这两个频率)。

  Pentium 4终于有了突破:虽然 Pentium 4 系统总线仅为 100Mhz,并且也是 64位数据宽度,但由于利用与 APG4X 相同的原理“四倍泵速”,因此可传输高达 8 位 * 100 百万次/秒 * 4 = 3,200 MB/秒 的数据传输速度。明显地远超过 AMD 最近公布的Athlon 总线数据传输速度。 Athlon 总线速度为133Mhz,64位、2倍速,提供 8 位 * 133 百万次/秒 * 2 = 2,133 MB/秒的数据传输率。

  这项特色使得 Pentium 4 传输数据到系统的其它部分比目前所有的 x86 处理器还快,也一并去除了 Pentium III 系统所遭受的瓶颈限制。 不过,如果主存储器无法提供相对数据传输的话,这么快的处理器总线速度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早期此处理器的芯片组 850 就搭配了两条Rambus 信道并使用昂贵的 RDRAM 内存。这两个 RDRAM 信道能提供与 Pentium 4 系统总线(3,200MB/s)相同的数据频宽,这样的搭配将是理论上最完美的结合─提供处理器、系统与主存储器间最高的数据传输率,这也是最明显的优势之一。不过系统的整体系统的成本将会因为使用较昂贵的 RDRAM 而提高。

  • 高速执行缓存

  为了增加8KB的数据缓存,P4包含了一个执行跟踪缓存,可存储12K的微指令以帮助程序执行。这些指令不在主程序循环中执行,不被存储,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性能。

  •  快速执行引 擎

  算术逻辑单元(ALU)以双倍的时钟速度运行,这让类似于加、减、逻辑与、逻辑或等基本运算的执行只用了1/2时钟。例如,1.5GHz的快速执行引擎其实是以3GHz在运算。

  • 高级动态执行

  高级动态执行是控制CPU执行顺序的动态单元。P4可以发出126条动态指令,使流水线完成48次载入和24次存储。与前一代的PⅢ处理器相比,它能够增加33%的预处理速度,还可以在缓存中存储更多的历史信息从而快速取出。

  • 改进的浮点数运算和多媒体单元

  P4的128位运算动态增加了运算单元,使得浮点数运算和多媒体表现都得到了较大的改进。

  •  网络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2(SSE2)

  通过增加的144条新指令,SSE2具有更强多媒体增强指令和数据流单指令。这些特性包括一个128位单指令多数据整数运算和128位单指令多数据双精度浮点指令,这些指令减少了原有的指令执行数量,大大增加了执行速度。使得用户的视频、音频、图象处理、加密、财政、工程和科学应用都极大增强。SSE2可以提高多媒体的执行效率,特别是DVD/MP3/MPEG4的回放,可以最大效果地体现P4新指令集的威力。

  总结:在理论上,Pentium IV是完美无缺,可是实际状况却远非Intel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一代Pentium IV 可以说是Intel 近几年内的最大失败。

  首先是P4耗电惊人,所以P4系统使用的主板被设计为电源的12V电压(ATX12),通过一个4脚的插座和3.3V、5V一起供给主板,另外还在20针电源接口的旁边另加了一个6针的辅助电源接口。

  最致命的硬伤还是Willamette核心属于Pentium 4最早期的产品,因此它的发热量很大、频率提升困难,只有1.7GHz和1.8GHz两个版本。而且它的二级缓存只有256KB,超深的处理流水线使得总体性能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超频用户来说,这类产品难以让人感到满意 。

  因此Intel很快就开发出了Northwood核心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 4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相比Willamette内核的处理器,其主频有了很大飞跃,二级缓存也从256K翻番到512KB。而Prescott核心的Pentium 4采用了另人咋舌的31级流水线设计,配备16KB的一级数据缓存和多达1MB的二级缓存。

  接着是双核心的Intel Pentium 840EE 发布,此时Intel Pentium IV 核心已经发展到了颠峰。

  2、Athlon64 技术解释

  2003年美国时间 9 月 23 日,全球第一款桌面系统 64bit 处理器在美国正式发布。几经波折, Athlon 64 终于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揭开了神秘面纱。Athlon 64 的诞生对于桌面处理器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 AMD 来说,这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一步。AMD——终于打破了最近时期的不利局面——按照原定布局领先对手步入了 64bit 时代。跳开对手在架构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追击,另辟战场利用 Athlon 64 再度出击。

  Athlon64 的发布,使得桌面电脑可以迅速迈入64-bit 时代,目前操作系统、软件都已经逐渐成熟。AMD 正在迎来丰收时期。 

  发布之初,Athlon64的产品线划分非常明确,一为采用Socket940接口,面向顶级桌面用户的Athlon64 FX系列;另一个就是面向主流用户,采用Socket754接口的Athlon64系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竞争对手的不断变化,Athlon64处理器家族也渐渐庞大了起来。到如今,Athlon64家族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拥有4种核心、3种接口、2种制程、近20款产品的复杂体系。   

  它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 64位计算能力

  这是Athlon64与传统32位处理器的最大区别所在。在Athlon64和Athlon64 FX处理器中,AMD加入了一个被称为x86-64的指令集,正是这个指令集赋予了Athlon64系列处理器64位的计算能力。同时,AMD清醒地认识到,64位应用目前还远未成为主流,所以,它并没有将Athlon64/FX设计成一款仅支持64位计算的处理器,而是在支持64位代码的基础上提供了对32位和16位代码的良好兼容。正是这样的设计使得Athlon64/FX在执行32位代码时不必重新进行编译,从而避免了效率低下所导致的性能损失。总体来说,Athlon64/FX既为我们提供了64位计算能力,又完全兼容目前的32位甚至16位应用,是一款全能型处理器。

  2.超过4GB的内存寻址能力

  除了64位计算能力,x86-64指令集还使Athlon64系列处理器拥有了64位的地址空间和64位的数据空间,换句话说就是x86-64指令集使Athlon64/FX可以支持4GB以上的内存(64位处理器理论上支持2的64次方寻址空间,可支持上亿GB的内存),而传统的32位处理器最高仅支持4GB内存。更大容量的内存支持能力使Athlon64/FX在诸如大型数据库、CAD/CAM建模以及对系统要求越来越BT的3D游戏等高端应用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3.处理器内部集成内存控制器

  这也是Athlon64系列的独门绝技之一。与传统的处理器把内存控制器放在芯片组相比,处理器把内存控制器内置可以极大地降低数据收发延迟、缩短读写请求的反应时间,处理器的性能将因此获得可观的提升。除此之外,处理器内部集成内存控制器还可以简化北桥芯片的结构,目前,一些芯片组厂商已经成功设计出了单芯片的Athlon64主板产品。

  4.HyperTransport总线

  在Athlon64处理器架构中,HyperTransport总线负责的是处理器与北桥芯片间的数据传输,它的带宽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性能。目前,Athlon64的HyperTransport总线共有两种频率:800MHz和1GHz,它们均采用了与DDR内存相同的Dual Pump技术,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传输两次数据,其上下行位宽为相同的16bit,所以,800MHz HyperTransport总线的数据带宽为6.4GB/s,而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的数据带宽则达到了惊人的8GB/s。

  5.Execution Protection防病毒技术

  Execution Protection技术是AMD公司应用在Athlon64中的又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可以防止病毒的缓冲区溢出攻击(指病毒使CPU因缓冲区溢出而执行恶意代码的攻击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后,CPU缓冲区的数据将会只读而不能执行,可以有效地防止恶意代码的执行。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被封装在了Athlon64系列CPU中,不过还需要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的支持方能发挥作用。

总结:64-bit、双核和其它

  算一下微处理器的发展史也不过30余年,但在这30余年里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从Intel的4004开始,到了Intel,AMD,Cyrix三足鼎立,到Intel一家独大,再到现在Intel,AMD分庭抗衡。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30余年,给人带来的回忆是太多太多。

  CPU将向速度更快、64位结构、多核心方向前进。CPU的制作工艺将更加精细,将会由现在0.09微米向0.065微米过渡。到2007年时,大部分CPU厂商都将采用0.065微米工艺制造处理器。制造工艺的提高,味着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耗电更少。

  在另一方面,由于CPU的性能已经足够满足个人大多数应用的需要,所以人们在买PC的时候,CPU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标准。高速3D处理能力、HDTV视频、高保真音频、大容量硬盘已经成为重要标准。

  在未来,APU、GPU都具备相似能力的时候,CPU的作用还有如此重要吗?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张薇
[进入IT论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