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IT浪潮 > 通信 > 国内 正文
关键词:

国产手机短暂火爆难以掩盖残酷事实:产能过剩


http://www.enorth.com.cn  2003-06-26 08:36

  后SARS时期手机市场销售的短暂火爆并不能改变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手机产业正在接近空前的产能过剩。换句话说,相当一部分国内手机行业投资者将面临生存危机。

  并非耸人听闻。

  衡量产品是否过剩的重要指标是库存,而最新报道称中国手机库存已达2000万部。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内年总需求量的1/3,也是全球年需求量的5%。

  这不是好现象。然而苗头出现却不是一天两天。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1999年国内手机生产是2270万部。而2002年激增至1.3亿部,而今年前4个月产量竟已达5170万部。很显然,相对趋于平缓的电话普及度曲线,手机产量的增幅远高于市场需求。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彩电产业。去年以来,手机市场价格战与彩电产业好有一拼。惟一不同的也许是,手机制造商们享受好日子的时间比彩电更加短暂。他们不得不苦恼于这样一个怪圈:面对越来越短的流行周期,只有加大马力生产出“新一代产品”才能赶上市场节奏,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利润急剧下降,经营成本迅速上升。而就产品本身来讲,制造商们更多执着于浅层次的外观设计。这对整个手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无益处。

  细心人也许会发现,进军手机市场的人和当年进军彩电市场的居然是同出一路———家电行业长期的低利润使他们不得不转向投资其他行业,手机似乎成了首选。

  一家国外著名厂商在中国市场苦心耕耘10年之后,说他们“终于彻底领悟到了手机已经变成了一个时尚产品”。他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并相应调整了投资策略和生产模式。有国外手机巨头更把生产外包给国内厂家,并收缩生产线,一步步降低未来的风险。与此同时我们却发现,更多头脑发热的国内手机制造商似乎没有意识到前面巨大的风险,仍不断有企业宣布进军手机市场,并斥之以巨资扩张新的生产线。而正是这些新加入的厂家所产生的大量产品对价格造成巨大打击。

  手机欲重蹈彩电覆辙并不偶然,它或许反映出国内制造业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即国内制造业者在全球竞争中到底抓住了什么?我们很容易就能观察到这样一个规律:像彩电、手机诸类商品只有当其附加值开始下降的时候才成为国内厂家的“强势产品”并迅速形成产业规模。我们乐道于“中国造”的彩电、手机等产品大批量涌向市场的时候,却不知道,在国际市场上,这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其附加值早就滑落到很低的水平了。

  我不知道手机之后下一个该轮到什么。

  彩电就不用再说了。就手机而言,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称,2002年中国已占全球手机产量的1/4,而国产手机实现群体性突破,国产手机第一次冲进中国手机市场前三位。还有报道说,国内制造商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30%。现在有多达37家手机制造商供应市场。

  在我看来,国产手机制造商的这种“突破”并不值得庆贺。而厂家数量的增加只会让这些制造业者未来付出更高昂的成本。

编辑 赵海涛
[进入IT论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