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2000年和2001年是全球网络市场大溃败的关键时期,纳斯达克的昔日辉煌也已不在夺目,据统计今年6月份又有50多家网络公司关门歇业,从2000年1月到今年上半年,倒闭的网络公司已经达到了555家,幸存的公司虽然还能够勉强支撑局面,但也不得不大规模地裁员减薪。网络经济所描绘出来的美丽的肥皂泡正在一个接一个地渐次迸裂……
全球PC销量下降
网络经济泡沫在慢慢的破灭,与此同时在与网络公司息息相关的计算机生产领域内,同样的霉运也开始慢慢降临了。目前全球个人电脑业正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许多世界知名的个人电脑制造厂商纷纷发布了各自公司盈利下降的报告,这使得全球个人电脑业正在陷入自1991年以来的销售最低谷。包括英特尔、戴尔、康柏和惠普在内的几家大型高科技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宣布将把今年的营业额和赢利目标降低,同时不断作出裁员大行动,一时间闹得整个电脑行业人心惶惶……
根据澳大利亚“通道”显示器制造公司的最新资料,四月份澳大利亚计算机显示器的销售量下降了11%,销售额下降了13%。显像管的销售量在三月份下降了11%,销售额下降了15%。另外著名的显示器公司ViewSonic四月份销售量虽然上升了5%,但由于显象管零售价格下降了12%,销售额仍然下降了8%。LG电子公司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该公司显象管的销售量下降了7%,销售额下降了10%。
以上仅是对显示器的调查,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其颓势,可以预测PC整机市场的现状也是毫不乐观。据美国个人电脑数据公司最近公布的去年电脑销售量初步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美国电脑零售量比1999年下降了近1%,只有1010万台,这是十多年前所谓信息时代开始以来,年度销售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看来在美国的个人电脑市场上,寒冬已提前来临。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以及美国个人电脑市场日趋饱和。为此各大电脑制造商都积压了大批库存,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价促销,而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使整体收入大幅下降,更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
由于亚洲和拉丁美洲对PC电脑的需求还在不断的增长,使得2000年全球电脑的销量仍旧增长了14.5%,但和1999年23.3%的增长率相比,同样是下降了,与1997和1998年的销售高峰期比起来,则更是减少了15%左右。据国内权威计算机调研机构CCID统计表明:1999年中国PC市场销售量已超过400万台,位居世界第三,2000年PC销量已超过690万台,全国PC机保有量将有望超过2000万台,并且正以每年60%以上的速度增长。 以我国为代表的亚洲虽然pc销量不断增长,但却不能保证再过几年市场趋于饱和,亚洲不会出现和美国类似的现象。
PC销量下降的原因
造成全球PC销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不景气是造成购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也有可能因为消费者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一些网络设备身上,比如手持设备,手机,以及其他的一些类似的设备;也许是更多的人都认为没有必要购买新PC。的确,如果现有的电脑运行正常,电脑用户一般不会出钱去购买新的家用电脑,大多选择在原有电脑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单就美国来说,每个美国家庭的电脑拥有量基本上已经饱和,许多家庭甚至已经达到了“一家多机”的程度。他们的确会在新的电脑上投入不少,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会把旧电脑弃置,而是选择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换旧的部件,或者作其他的用途。于是,一些功能非常齐备的二手电脑仍然能够获得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目前的美国家庭电脑普及率高达60%,事实上这同时也造成PC行业的不景气,而相对来说,电脑普及率较低的国家短期内销售量反而会增长。
事实上国际电脑市场还远未饱和,把电脑卖到国外去也许是电脑制造商盈利的好方法,各大电脑厂商均认为欧亚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对电脑的需求仍然很大,发展前景比较好,道理很简单,像美国经济这样发达的国家并不多见,所以全球范围内的电脑普及率较低并不奇怪。但他们也指出,全球市场并非不会达到饱和,因此无限制地开拓市场并非长远之计。要想在长时间内获得成功,最好的办法是由软件公司开发研制一些用户认为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系统。可以预测的是,一旦微软正式发行windows XP,相信也会带动整个计算机市场的销量。
PC销量影响半导体市场
全球PC销量的下降直接会影响到国际半导体市场。与此同时,芬兰的移动电话厂诺基亚也声称,今年全球移动电话的销量会低于去年的水平,出现有史以来的首次下降,表明芯片等移动电话零部件的销售也会下降。这对于半导体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正是由于市场对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话的需求减少, 国际半导体市场总额在2001年预计将降低到1769亿9千万美元,下滑 13.5%。另外,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报告也显示,美国半导体市场的严重萎缩,也引起国际计算机芯片市场的整体不景气。
半导体工业正处于15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期,上一次严重的行业滑坡是在1985年,当时年度销售下滑了20%。分析家们认为,行业生产力过剩,积压库存没有得到尽快解决,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等原因构成了半导体行业的这次灾难,这次的情形比1985年更为严重。在1985年的行业衰退中,半导体制造商经历了生产力过剩和积压库存的考验,但是当时全球经济增长为3.7%,但据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仅为2.8%左右,能否经得住考验还不得而知。单从从地区来看,美国的市场规模下降幅度最大,将比去年减少21.4%;其次,亚洲市场将缩小15.6%;欧洲的将减少6.3%;日本市场由于数字家电市场的扩大,市场规模将增长1.6%。半导体市场的不景气反过来也导致了世界经济的萎靡不振。
WTO对我国PC业的促进作用
与整个半导体产业的萧条相比,我国的电子工业前景要乐观的得多,但是如果这种萧条持续的太长,势必也会影响到我国的发展。目前我国市场的PC销售仍呈强劲上升态势,外国供应商更为大献殷勤,期望获得我国厂商的注意和青睐。往更长远里看,我国将在年底加入WTO,我国大陆的确是一个庞大的销售市场,电信及 PC 的销售占全球市占率第三位,在移动电话方面更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但入关以后的竞争究竟会给我国的PC带来什么影响呢?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认为“入世"”不会对我国电脑行业造成冲击。他说,过去几年,国内电脑企业与国外企业已基本处于同样的条件和环境中,国内电脑企业的优势已不在关税方面。中国的IT行业曾在1990年遭到进口关税调整及变化的冲击,当时国家取消了进口许可批文,并大幅度下调了关税,使国外品牌电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并在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了国产电脑的销售。几年来,国内厂家经过不断凋整,从技术、产品、分销网络、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全面改进,提高了竞争力。
目前国内电脑厂家的优势在于本地化。加入WTO,有利于改善 国内市场环境。中国加入WTO,将会降低关税,有助于彻底抵制走私、改善市场环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价格竞争力 。因为过去的几年里,一些中小企业不惜冒险走私以保持成本优势,给同行的大企业造成了不良影响。加入WTO,对中国IT产业将是个机遇。
可能正如柳传志分析的那样,我国民族IT产业已实现群体突破(联想、实达、长城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IT厂商已开始步入国际市场 ),加入WTO后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世界各国信息设备制造企业的零部件基本上都是全球采购,我国加入WTO后,进口关税将大幅度降低,这将大大降低我国信息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国入关以后,价格将不再是国内PC品牌得天独厚的优势,几大品牌电脑厂商应多在特色、品质、功能、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这对于消费者来说,算是一个利好的好消息。
不可否认,关税降低也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承诺加入WTO后,将在2005年前取消 半导体、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高技术产品关税限制,我国 IT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相对弱势,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什么自身技术力量的中小企业,很可能会随着WTO的到来而逐渐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
结语
相对于网络经济而言,目前全球PC市场所面临的危机并非泡沫所致,并没有网络经济的那种不可预见性。总之,不管人们怎样评价Internet的兴起对PC的影响有多大,信息家电的长足发展对PC市场份额的冲击力有多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PC厂商仍然还拥有自己广大的市场空间。PC厂商只有占据产业技术的制高点,随时把握住最终用户需求的脉搏,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ITB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