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信的上市承销商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总裁Mario Francescotti近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电信的海外上市有可能延迟到明年。据他称,延误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电信结构的最终划定上,即目前还不清楚到底是按照业务,或是按地域,还是其他的方式拆分。 经验已经证明,“上市”是国有企业根除老体制和旧机制上的弊病,解决企业持续发展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中国电信却在这个问题上一波三折,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担忧。因为“上市”不仅对中国电信很重要,而且中国电信的上市,对整个电信业,乃至影响所有国有企业的改革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持续发展,中国电信需要“上市” 资金短缺,这是目前让中国电信最揪心的事了,因为建设与发展都需要钱。企业的持续发展要钱,网络的建设、优化、升级要钱,设备的更新换代也要钱,新技术的应用、新业务的推广更是离不开钱…… 但是,随着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深入,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资费调整与国家不对称管制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中国电信市场份额在逐步“萎缩”,业务收入增长减缓,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同时,从7月1日起,政府取消了原来给予中国电信收取电话初装费、附加费等扶持政策,使它的建设资金失去了一个重要来源。再加上为尽快改变通信落后面貌,中国电信在网络建设上,除了投入国家政策收取来的政府性基金和近90%的业务收入外,还大胆实行负债经营,致使企业的负债率很高,贷款额度已经大超过了企业负债的警戒线。在这样的状态下还想通过银行贷款筹资已经行不通。所有这些都在削弱中国电信自筹资金的能力,使企业原本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中国电信在急需大量资金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但又无法筹措到所需资金的情况下,走“上市”之路,向资本市场要资金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在“上市”的道路上,中国电信却历尽了挫折,至今还未实现“上市”。这是为何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深思。试想一下,如果作为国家主体电信企业的中国电信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其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影响到电信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和发展进程,还将影响与其相联系的制造业甚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毕竟,电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电信的“上市”不仅对中国电信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很重要,而且对我国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改革,中国电信要求“上市” 作为国有企业,中国电信在体制和机制上同样存在着国有企业的一些弊端。如:在企业的管理体制上还遗存着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尾巴”;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只管“管”而不管“用”人和“育”人的旧有观念;在具体的市场运作中,仍然在许多层面不知不觉地、顽强地延续着旧的思维轨迹等,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这些问题仅凭国有企业自个儿去摸索,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许多的精力的,而且未必就能获得“根除”。 而“上市”不仅可使企业获得所需资金,还可以更便捷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经营经验,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内部制度的改革,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运营质量、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等等。所以,正处于改革中的中国电信选择了以“上市”方式来深化企业改革和促进企业在体制和机制上所存在弊病的彻底解决。 提升竞争力,中国电信必须“上市” 我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了。可以预见,加入WTO后,中国电信业必将面临更为激烈和严酷的国际竞争,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为能够应对“入世”后严酷的国际竞争,把握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电信业当前要做的就是,抓住“入世”前有限的时间,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可是,作为我国主体电信企业的中国电信,目前的整体竞争力还很弱。首先,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在技术、资金、人才、网络实力,还是企业现代化程度、经营管理水平,与国际电信巨头相比所存在的巨大差距是有目共睹的。其次,从国际竞争力来看,与一流国际电信企业比,同样存在巨大的反差。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中国电信还没有真正经历过大风大浪,是几乎没有国际竞争经验的,所具有的国际竞力相当有限。要改变现存的弱势,就要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跌打摸爬,从而积累丰富的竞争经验,积累雄厚的资金,壮大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面对WTO的临近,中国电信必须争取尽早“上市”,以筹措到足够的企业发展资金,积极进行网络建设与改造,全力抢占市场、改善服务;着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经验,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迅速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等,使中国电信以及我国整个电信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雷注发)
|